第336章法界無量
面對衝擊形神的梵唄震涌,程三五稍稍後撤,他並非受擊後退,而是周身形成一片無量虛空,令外界攻擊不得為害。
「有點意思。」
程三五誇了一句,以他如今境界,能讓他出言誇獎的,放眼世間絕對是超凡入聖之功。
與烏登闕將程三五拖入結界陣式內中不同,這回聖諦曇華是直接將佛土法界與現實山川交融無礙,分不出具體邊界所在,讓人不知不覺步入其中。
佛土法界並非幻象,而近似道門洞天,但兩者又有差異。
洞天通常是山川本身凝雲結氣,法天象地自然形成,道門羽士求其本真,縱有鑿建經營,往往不會過分改變原本氣象格局。
至於佛土法界,更多是僧眾感應諸菩薩羅漢或天人上聖,降下佛力,將西天極樂引入塵世,從而將一方地域化為人間佛國,以此接引眾生,度化有緣之人。
但是放眼中原九州,佛土法界極為罕見,即便佛門自天竺傳入中原多年,過去也不乏篤信佛法的君王,但至今未能完全紮根。
原因無他,正是由於九龍封禁之局,自成一格。為求佛土法界完整降臨,過去佛門積極籌謀,從翻譯經書、升座說法,到顯弄神通、降伏妖魔,甚至為光大門庭,依附君主,多次鼓吹造勢。
最終佛門雖然在幾百年間迅速壯大,卻也出現僧眾良莠不齊的情況,以至於占據田土人丁,招致朝廷針對,引起兩度滅佛。
但佛法降魔之功也被拂世鋒看在眼裡,三百年前便開始有接觸,後來更是有僧人被拂世鋒吸納,便是這龍洞寺一脈。
龍洞寺一脈傳承太一令,也是為參悟其中奧妙,摸清中原九州氣象,並且主動承擔鎮壓饕餮邪血之責,得以在北地廣傳佛法。
傳至如今聖諦曇華,幾代人不懈用功,連同附近五台山百寺千僧,終於將此地打造成文殊師利菩薩道場,乃是一片法度莊嚴、氣象宏大的佛土法界。
「這應該還不是佛土法界的完整面目吧?」程三五抬手虛劃,無形神鋒似有開天闢地之功,無邊無際而出,斬破面前夢幻泡影世界,連同震涌之力一併湮滅。
光影瞬間變化,眼前忽見惡浪翻騰的大海中央,有一片廣袤陸地,隨著地殼岩層彼此碰撞,山巒群峰也隨之隆起。
其中有五座山峰高出雲表,有如壘土之台,不受暑熱之苦,清涼香風徘徊其上。
就見一尊菩薩徐徐從天而降,落在峰頂平台,形似童子、寶相莊嚴,手持慧劍、座駕青獅,周身大發光焰,如日普照山川大地,無邊佛智儼然鋪開,汪洋波濤霎時平靜,百八羅漢、三千比丘森然羅列山上各處,同聲禮讚。
更有黃金、白銀、硨磲、碼瑙、珊瑚、琉璃、真珠以為七寶,重重圍繞;每位羅漢比丘法座旁,張白珠帳、散五色華、燒眾名香,種種供奉。
「哦?這位就是文殊師利?」程三五說話之際,佛土法界突生變化,眼前清涼山陡然變大,參天直上八萬四千由旬,極高極大不可一窺得見,其中所居比丘眾更是突然變多,有如恆河沙數,大千世界直接在程三五眼前展開。
若換做是另一個先天高人在此,恐怕光是看到這不可思議的一幕,內心深處必然受到極大震撼,當場便要生出向佛之心,跪地膜拜。
但程三五卻只是淡淡一笑:「你們和尚有一個壞習慣要改一改,那就是動輒鼓吹數量之極,什麼阿僧、七俱胝、八萬四千由旬……仿佛只有這樣才能證明神通之廣大、佛法之無量。
「你們嘴上說著不求神通,要普度眾生、要涅寂靜,實則比誰都更執著於神通法力,哪怕是這麼一處佛土法界,也要靠著種種妙樂、無量供奉來妝點修飾。」
「善男子,何不皈依我佛,廣開智慧,令五蘊安定、使五欲俱足?」清涼山頂,一輪圓光遍照大千,常人肉眼已經看不見文殊師利菩薩法身,看似平淡超然的語氣,卻是震撼靈台的獅子吼,無視一切抵禦之力,直逼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