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邊稱得上門當戶對,除了本地習俗之外,其他方面都不錯,方燕父母對呂春也非常熱情,方父在本鎮中心中學當年紀主任,也是有見識的人。
吃過午飯,方母拉著方燕出去,堂屋裡面就剩下了方父和呂春。
那邊的家庭情況,該了解的信息,都了解過了,方父直接問道:「呂春,你和方燕都二十七的人了,兩邊也算走開了,你父母那邊的意思?」
呂春也不含糊:「我爸媽意思,今年挺好。」
方父說出一個關鍵:「兩邊習俗差的應該比較多,咱們得提前商量好。」
呂春說道:「叔,我爸請了人,本家的三爺爺,你看啥時候方便,叫他們過來。」
方父略一沉吟:「等我和你嬸商量好,給你打電話。」
另一邊,方母出門倒垃圾,叫街坊家的妯娌拉住了,問情況。
「你家燕子眼光挺好。」妯娌說話帶著股別的味:「挑來挑去,最後挑的這個挺精神。」
方母不高興了:「啥叫挑?燕子第一回帶人回來,工作忙,沒空找對象。」
二十七的大閨女沒嫁人,街坊鄰居沒少說閒話,妯娌又說道:「聽說是青照的,開著車來,條件不錯,彩禮少不了!」
也不知道她說這種話是啥意思:「嫂子,我可是聽說了,前街上的方敏,要了十二頂十二的禮!咱村已經開了頭,方燕大學本科畢業,又是大報社的大記者,你不要十二頂十二,以後還能抬頭?」
她伸出三根指頭:「方敏家的彩禮錢,還要了這個數。」
方母倒也聽說了:「這麼折騰,他家姑爺結了婚,還能認這門親。」
妯娌毫不在乎:「咱這邊,結了婚,有幾個姑爺還主動登門的?不要白不要!」她不知道存了啥心思:「燕子千挑萬選,才找了這麼個,還有錢的,你家要不跟上,沒得叫人笑話。」
方母應付道:「我家做主的是老方,這事他說了算。」
沒見識的孩子,自然父母說了算,但她家方燕是這種人?
回到家裡,堂屋那倆已經聊完了,正跟閨女一起喝茶。
呂春第一次上門,沒有待太長時間,告辭離開。
送走首次登門的未來女婿,回到家裡,方母問道:「燕子,車是他的?」
方燕明白母親心思:「不是,他借的朋友的。」
「沒車子無所謂,他有房子,將來你不用跟公婆住在一起。」方母說著幾十年的人生經驗:「遠香近臭,能少很多矛盾和麻煩。」
都到談婚論嫁的地步了,方燕也不扭捏:「媽,這些你不用操心,我能處理好。」
方母瞪起眼睛:「我能不操心?你我身上掉下來的一塊肉,我不操心等著誰去給你操心?」
方父接過話去:「燕子不是說過,她單位今年就會搬到大學城那邊去,兩邊隔著近,以後也方便。」
方燕最為擔心的只有一點,知道家裡誰說了算,提前打預防針:「爸,各地結婚習俗差別挺大,兩邊的事,不能一邊說了算,要商量著來吧?」
「還沒開談,你就向著那邊了。」方父微微搖頭,說道:「你爸是不講理的人?」
方燕笑了:「爸,你放心,我也和呂春說了,不會完全按照他那邊來。」
方父直接說道:「我心裡有數。」
真要弄的閨女女婿結完婚,每年就過年來一次?
再說了,又沒兒子,沒多少壓力,要那麼多東西幹嘛?等著發霉?
仨人聊了一會,方燕手機響,拿過來看一眼,單位電話,趕緊出門接通,很快又轉回來:「爸,我單位急事,有個報道要推進,我這就要回單位。」
…………
大學城,中心路口,漢堡皇店裡。
裝修進入到尾段,這邊只有110平的面積,廚房就占據了一樓的一半還多,不過加上二樓,也能放下近80個座位。
比起麻辣燙,這個店的食品更方便攜帶。
前陣子呂冬和杜小兵去師大、建築學院和藝術學院附近的肯德基看時,就發現學生帶走回去吃的比例,相對於其他食物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