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速中文網 > 玄幻小說 > 挽明 > 第476章 回龍觀

第476章 回龍觀

    回龍觀又名「玄福觀「,始建於弘治十七年,完成於正德十年,建成之後又改名為「玄福宮「。筆神閣 bishenge.com這裡是每年清明節,皇室前往天壽山拜謁皇陵,往返路途上的謁陵駐蹕之地。

    玄福宮坐落在一片臨河的草原之上,這裡原來是京畿牧馬的草場。因為風景優美,且是前往天壽山的必經之路,所以當年的弘治皇帝才起了心思,在這裡建立一座道觀,以用作每年清明謁陵時,路上的休息場所。

    此處離得勝門約16公里,剛好是出京一日的路程。早上從京城出發,下午剛好在玄福宮歇腳。

    而玄福宮再往北去23里地,便是昌平縣城,出縣城北門便是一片草原,而在草原的北面便有一座大山,這裡便是埋葬了大明十二個皇帝的皇家陵園,也就是所謂的天壽山。

    天壽山原名黃土山,自永樂定都北京之後,這裡便成了皇家陵園。北京西北諸山都同太行山的走勢相同,但唯此山走向不同於諸山,自居一格。遠遠望去,倒像是西北諸山東向朝拜此山似的。

    而且天壽山上部陡而下平緩,山中林木茂密,泉水處處,此處的林木也比他處返青更早,因此被認為是地氣深厚之所在。

    十八道山峰,方圓八十餘里,駐紮了5個千戶所和永安營、恐華營上萬官兵守陵。一是保護天壽山,防止周邊百姓入山狩獵砍柴,驚動了天壽山的地氣。二則是護衛皇帝每年前往天壽山謁陵時的安全。

    雖然按照規定,每年有四大祭和三小祭,但較為重視的還是春秋兩祭。在嘉靖皇帝之前,春秋兩祭一般皇帝都會親自前往天壽山祭拜,而這也算是皇帝每年能夠光明正大的離開京城出遊的日子。

    但是嘉靖之後,皇帝親自前往拜祭的次數大約就剩下了每年清明的那次了。去年崇禎剛剛登基,對於一切祭祀上的舊規,都採取了蕭規曹隨的態度。

    不過今年清明前往天壽山祭拜時,他大幅度的對出行車隊做了修改。首先是精簡了人手,和更改了出行的方式。


    看起來雍容華貴但是行動緩慢的大駕鹵簿,全部更換成了行動輕便的四輪馬車。護送的軍隊則只帶了500人的騎兵,隨行伺候的內侍也減少到了12人,周后和田、袁兩妃則留在了宮內。

    隨行的大臣,只有馮銓、錢謙益、孫之獬幾位,因此整個拜祭天壽山車隊最終只有900餘人。同往年皇帝親祀車隊數千上萬的規模相比,今次清明拜祭的車隊可算是非常縮水了。

    前往天壽山花了兩天,祭拜十二陵花了3天,當崇禎帶著隊伍返回玄福宮時,正好花去了7天時間。

    此前前往天壽山拜祭的路上,朱由檢還埋頭於馬車內研究著公務,因此並沒有心思欣賞,被弘治皇帝認為風景絕佳之處的玄福宮。

    次日一早醒來,連日奔波往返,感覺有些腰酸背痛的崇禎,聽到了屋外傳來的鳥雀鳴叫之聲後,頓時決定在玄福宮再待上一天,欣賞下回龍觀的海棠花海美景。

    回龍觀供奉的是真武大帝,觀中主持也是皇家冊封的道官。聽說崇禎有意在此逗留一天,這位主持便過來陪皇帝和幾位大臣一起巡遊觀內,並為他們講解觀內的典故。

    崇禎猶如行軍一般的拜祭行動,讓馮銓、錢謙益、孫之獬幾人也有些叫苦不迭,比之年輕而精力旺盛的崇禎,他們對於馬車的顛簸就感觸的更為深刻了。能夠在此地休息一天,緩和下體力,正是求之不得的事情,因此他們很快便順從了皇帝的意思。

    往來玄福宮數次,朱由檢都沒有好好看過宮內的詳細狀況,他唯一的印象便是,玄福宮的占地面積十分廣闊。

    首先山門就有內、外兩重,而宮內的建築之多,之齊全,之精美,更是有些讓人驚嘆不已。「琳宮貝宇,傑出霄漢,輪奐完美,丹碧輝映」便是馮銓給玄福宮建築下的評語。

    而對於朱由檢來說,不管是雕花門楣,還是天青色的琉璃瓦,又或者是看不到一根釘子的木構建築。這些美倫美央的明代古建築,就像是一處處讓人想要去發掘的瑰寶,在綠樹花海的映照下,實在是讓他有些流連忘返。

    陪著崇禎在宮內四處遊走的主持李雲湖,法號沖虛玄真。他年紀不過40多歲,留著一把可到胸前的鬍子,整個人看起來倒是頗有幾分仙氣。

  



第476章 回龍觀  
富春山居推薦:  火熱的年代  
隨機推薦:  重生之激盪年華  諜海王牌  史上最強鍊氣期  飛越泡沫時代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

搜"挽明"
360搜"挽明"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