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對於崇禎要對兩淮鹽務下手,內閣幾位大臣已經心知肚明。筆硯閣 www.biyange。com 更多好看小說不過他們設想皇帝切入的角度,也不過是對運司賬目進行查賬而已。
但是兩淮鹽務的賬目紛紜複雜,牽涉到的人員難以計算。就算是張居正主持新政的時候,也沒有對各地鹽務的賬目進行大規模的清查,便是因為涉及鹽務利益的背後勢力過於強大,且每年一百七、八十萬兩白銀的鹽稅,幾乎占據了太倉歲入的一半。
而兩淮鹽稅又占據了天下鹽稅的一半,歲收八、九十萬兩。就算是強人如張居正,也不敢輕易去觸動鹽稅,因為擔憂把持鹽務的官員豪商反抗新政。
比起新政清丈田畝已經引起的天下士紳的反抗,張居正顯然沒有餘力再去對付鹽務官員和鹽商勾結起來的利益集團了。
去年內閣諸人聽到崇禎對他們下的最後通牒,聽著皇帝的意思,是要對兩淮鹽務下手。雖然他們聽從了皇帝的命令,把自家的親友子侄從兩淮鹽運司調離了。
但是幾位閣臣並不認為,皇帝派人查運司的賬目,能夠查出什麼端倪來。畢竟,這些鹽務官員和鹽商們,都是應對朝廷查賬的好手。
否則也不會出現朝廷國稅只占鹽業利益的十分之一,而官員和鹽商卻占據了鹽業利益的十分之九了。
在內閣諸臣看來,也許兩淮鹽運司的賬目的確有問題,但是想要查出一個真相來,卻不是一兩個剛正不阿的欽差大臣能夠完成的任務。
因此,諸閣臣原本想著,崇禎對於兩淮鹽運司的整頓,最多也就是委派幾名親信下去逛一逛,揪出幾名運司的碩鼠,然後為國庫每年增加幾萬兩銀子,對上下有一個交代,這件事也就算揭過去了。
但是眾人都沒有預料到,整頓鹽務的開始,居然會是以皇帝拿著一份大明時報在內閣會議上質問眾人揭開了序幕。
在場的眾人其實都很清楚,崇禎現在的行為完全是裝腔作勢。畢竟大明時報就是內府名下的報紙,崇禎拿著這樣一份報紙質問眾人,這不是在作秀麼?
不過大家即便對此心知肚明,也不得不捏著鼻子陪著皇帝演完了這場戲,畢竟崇禎現在可是拿著大義在手上。
如果皇帝只是認為運司官員貪污腐化,派遣一二名欽差大臣下去查賬,除了兩淮運司官員和鹽商之外,天下百姓並不會覺得,這同自己有什麼關係。到頭來,不過是皇帝同兩淮鹽業背後勢力的爭鬥。
老實說,其實大家並不看好,皇帝在這場爭鬥中能獲勝。畢竟開中法廢除之後,兩淮鹽業發展了百多年,已經完全變成了地方士紳同豪商掌控的產業。
朝廷要是在鹽稅上有所舉動,不是收不上鹽稅,便是各地鹽價高企,百姓生活艱難,造成地方生亂。
但是打著百姓吃不起官鹽的旗號去整頓鹽務,這狀況就不同了。百姓不在乎朝廷能收多少鹽稅,但是卻很在乎自己吃的鹽能便宜上這麼幾文。
如此一來,朝廷整頓鹽務,就成了順應民意之事。就算兩淮鹽業中官商勾結,他們也無法證明,百姓吃不起鹽,是一項德政。
內府去年把長蘆鹽場歸於名下,就把天津渤海邊的舊鹽場大肆進行翻新,此外還在向南北海濱擴展,北到山海關,南至柳縣,都在大肆改造鹽田。
長蘆鹽場從20處增長到了27處,往年產鹽不過3600餘萬斤,也就是1萬8千噸。但是去年的產量卻超過了2萬5千噸,這還是在鹽田尚未全部整改完成的狀況下。而在今年,剛剛進入六月,長蘆鹽場的鹽產量已經超過了2萬噸,預計全年鹽產量不會低於5萬噸。
長蘆鹽場的鹽並沒有完全湧入食用鹽的市場,相當一部分是批發給了漁業公司,用於遠洋捕撈業。還有一部分則是供應給了,新建成的化工工業。而日本商人也購買了不少,加工過的長蘆精鹽。
長蘆鹽場產鹽量的迅猛發展,讓占據了大明產量第一的兩淮鹽場,就變得有些不那麼矚目了起來。而戶部也對於去年以僅僅每年12萬兩的包稅,出售了長蘆鹽場感到後悔了。
按照大明的鹽引制度,實質上每斤正鹽的稅收要高達3分錢,雖然因為鹽法敗壞,每年長蘆鹽稅大約也就收到12萬兩以下。
四海商行同內府一起接
第502章 整頓兩淮鹽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