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北京城雖然不及江南地區高溫,但也是相當炎熱的。筆神閣 bishenge.com在沒有空調的時代,想要降低室內的溫度,便只能依靠冰塊。
雖然高大的乾清宮在冬日總是讓人覺得寒冷,但是這種室內高度遠過於尋常住宅的宮殿,在夏日卻比平常的小空間涼爽了許多。
如果再加上幾塊冰塊,那麼上書房內反而有了些許涼意。不過看了一眼兩名內侍不停扇風的冰塊,朱由檢翻看著桌上的文件之餘,不由向著呂琦隨意的發問道:「宮內的儲冰是不是不夠了?」
呂琦一如往日的恭順回道:「是的,陛下。因為今年漁業公司的擴展,還有一座化工廠的成立,需要冰塊的地方比去年增加了不少。為了保證這些地方不至於停產,不得不調撥了一部分宮內的儲冰。
不過7、8月份的休漁期已經到了,冰塊的需求減少了不少,因此今年的宮內儲冰還是能夠滿足宮內需求的。內務府已經在北直隸各個較大湖泊和水庫邊上修建冰庫,想來明年夏天應當不會再遇到冰塊緊缺的事了。」
朱由檢用鉛筆撓了撓頭,一到夏天,他就覺得頭上盤起的長髮就像是一個蒸籠一樣,裡面又熱又癢,很難讓人集中精神。這也使得進入7月後,他不自覺的減少了外出的行程。頭昏腦漲的在驕陽下行走,可解決不了什麼問題。
在文件上劃了幾道線後,朱由檢換成了毛筆做了一個批示。剛剛登基的時候,他最煩的便是批閱這些奏章,不加標點且諸多典故,令他一篇奏章常常要揣摩一兩個小時,才能理解裡面的涵義。
他那時才發覺,為什麼天啟會把批閱奏摺的權力交給內廷了。因為萬曆時期漫長的皇位繼承人戰爭,使得天啟幼時並沒有得到良好的教育,因此對於奏章上的這些用語,恐怕和他一樣深感為難。
而那些朝臣每日遞交上來的奏章,大多是言之無物,內容空洞,但卻又臭又長的文字。天啟顯然不願意,把自己有限的時間浪費在這些無用的奏章上,因此乾脆把批閱奏章的權力交給了自己的親信近臣。
朱由檢則更近了一步,他把這些奏章的批閱權力重新交給了內閣,只保留了內廷的否決權。如此一來,一些無關緊要的或是瑣碎事務的奏章,在內閣就被攔了下來。他需要處理的事務,便成了內廷挑選出來的一些奏章,這極大的減少了他的日常麻煩,也給他留出了許多處理其他事務的時間。
不過到了今日,採用白話文、標點符號、從左向右書寫和添加了固定表格格式的奏章,開始成為送到崇禎面前最多的文件了。得益於去年秋季開始的,公文格式、書寫及用語正規化運動,使得崇禎現在終於可以有效率的自己這些公文,而不必再讓人替他講解奏章的內容涵義了。
公文書寫標準的推行,對於大明官僚來說,同樣有利有弊。有利之處在於,他們可以藉助這些規定格式的公文,更好的掌握下屬各個部門的情況,減少被幕僚左右,被胥吏操縱欺騙的風險。
而弊端在於,一旦自己分管的事務出現了問題,再不能向以往一樣輕易的進行隱瞞掩蓋。最煩惱的,還是在於那班言官和翰林院的詞臣。標準化的用語,使得言官的彈劾文章變得索然無味,很難再引起士林的轟動,這極大的降低了言官們的攻擊力。
而對於翰林院的詞臣們來說,他們存在的一個主要價值,便是替皇帝擬定旨意和詔書。換句話說,他們在翰林院除了熬資歷之外,便是學習怎麼批示朝臣和地方官員的奏章,以協助皇帝在文字上的需要。
現在公務書寫制定了標準,也就意味著翰林院的作用被減弱了。而內閣從原本協助皇帝處理國事的秘書職能,也開始慢慢向在皇帝的領導下主持國政的方向轉化了。
內閣職能的這種轉變,也就使得非翰林不得入閣的潛規則開始崩解了。有地方主政經驗的官僚,顯然更容易進入到皇帝的視野之內。畢竟內閣從一個替皇帝出主意的機構,轉變為拿主意的機構,所需要的官僚類型必然是會有所改變的。
快速的處理了案上的幾份文件之後,朱由檢才有隙對著呂琦詢問道:「那件事的人選挑選的怎麼樣了?」
雖然崇禎問的語焉不詳,但呂琦卻似乎毫無障礙的理解了皇帝想要問的是什麼。他略一思索,便開口說道:「社會調查所經
第519章 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