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化,春秋之無終國,燕之北平郡也。筆神閣 www.bishenge.com近2千年前此地就已經是一處人口繁盛之所在,到了明代更是被稱為「畿東第一城「。
遵化城之北面被燕山余脈所環繞,南面則是從燕山中流出的數條河流匯聚而成的沙河,這是一個典型的鄰水山城。整個遵化境內山地、丘陵、平原各占三分之一,號稱三山不到頭,河水向西流。
薊州鎮總兵官趙率教站在北門城樓上眺望著北面的長城,雖然因為距離過遠,長城在他眼中只是若隱若無的一條白線,但是這條白線上方燃起的數道煙柱,已經告訴了趙率教那些地方發生了什麼。
自洪武十一年,守將周寶把遵化城西、北兩面向外拓展近一倍,並在原本的土牆外砌上大磚後,遵化城就成了畿東第一大城。嘉靖元年巡撫孟春和萬曆九年薊鎮總兵官戚繼光兩次修繕遵化城後,這座城池就成了周長超過6華里,牆基寬約3丈、城牆高36丈,東南西北四處城門皆有月城的要塞型城市。
除了雄偉的城牆之外,遵化城外還有一條寬3丈,深兩丈,周長1500丈的護城河。這條護城河不僅引取了城外沙河之水,還有來自於城東北角烏龍泉的活水,即便是敵軍截斷了沙河之水,也不能讓護城河的水流枯竭。
有了這條護城河,不僅讓攻城的一方多了許多困難,也杜絕了穴地攻城的可能性。不過遵化城雖然號稱「畿東第一城「,但是城內的人口加上駐軍也才35萬人而已,而城外依城而居的居民,則要超過城內人口的一倍。
30多年前戚繼光修建遵化城的時候,一定沒有考慮過承平日久之後,這座以軍事為主的要塞城池,會變成畿東最為繁華的一座城市。此時的遵化城,城牆內外居住人口接近10萬,平民數量近七成,剩下的則是薊州鎮軍隊的家屬和薊州鎮的將士。
由於城內的建築用地不足,因此遷移來的百姓便在遵化城外的空地上修建起了自己的住宅。城外這些密密麻麻的民居不但破壞了當年戚繼光定下的守城方案,還給入侵的後金軍隊提供了攻城所需的物資。
趙率教從遼西鎮調入薊州鎮時,看到遵化城城牆殘破,城下民居都建到了城牆之下,屋頂幾乎同城牆高度相等,從屋頂攀援城牆只要輕輕一躍就可登上牆頭,頓時讓他大為吃驚了起來。
這那裡還是一個邊疆的軍事要塞,完全就是內地的普通民城,這種城防不要說抵禦建奴,便是抵禦強盜,都未必能成。
是以趙率教抵達遵化城的第一件事,便是上書朝廷請求修繕城池,整飭兵備。作為薊州鎮總兵,他的駐地其實應當在三屯營而不是在遵化城。遵化城內不僅有巡撫還有兵備道,他這個薊州鎮總兵對於遵化的事務原本是說不上話的。
只不過調任趙率教所部入關,鎮守遵化城,整頓薊州鎮的長城防禦,是崇禎親自建議的。所以,對於趙率教的要求,遵化城內以巡撫為首的文職官員也只有捏著鼻子認下了。
趙率教是遼西將門出身,一來遵化就奪走了原本薊州鎮對於遵化、三屯營及長城守備的諸多權力,原本的三屯營總兵朱國彥更是被遠調昌平,因此薊州鎮出身的一干將領並不服氣於趙率教的到來。
而修繕遵化城城牆,拆除護城河、城牆兩側的民居,恢復當年戚繼光制定的各項防禦措施,也讓巡撫和本地縣令等文職官員大為光火。趙率教的舉措激起本城士紳的不滿,最終都壓迫到了這些文官身上,而他們又不能從中撈取好處,因此對於趙率教的彈劾一年來就沒有消停過。
如果不是朝廷直接撤除了叫的最利害的遵化兵備道副使,不是免去此人的職務,而是把遵化兵備道職務給撤銷了,讓遵化城內的官員們有所收斂,趙率教覺得自己還真有些干不下去的意思了。
遵化城內大大小小10多個衙門,都察院公署、順天巡撫行院、總鎮行署、副總鎮行署、監視行署、遵化道署、兵備道行署、游擊公署、運餉通判署、督餉廳、左營公署、右營公署、輜重營公署、守備府公署、遵化驛、武學等。
真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但是城內的軍事力量此前卻並不多,常駐軍力為,總兵1員,副帥1員,參將2員,游擊1員,守備2員,都司1員,千總2員,把總2員,馬兵100名,步兵1342名。
第582章 趙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