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官進行博弈。從那時起,黃立極就明白,這位崇禎皇帝和前面的三位大明天子不同,他是真敢和文官掀桌子。
以黃立極為首的文官們,這些在閹黨得勢的時候,和閹黨交好過,卻並不曾和魏忠賢勾結,可以算的上是朝中的中立派。但是他們和閹黨有著同一個敵人,就是東林黨人。
萬曆末年,東林黨人借著爭國本一事,執掌了朝政。但隨後東林黨人對非黨內官員的打壓,大有把朝堂搞成東林黨的書院架勢,終於迫使所有的非東林黨人團結起來進行反擊了。
雖然東林黨人在朝中的上層勢力,被他們聯合魏忠賢為首的閹黨給清除掉了。但是並不代表他們就可以高枕無憂了,魏忠賢粗暴的清除東林黨人的方式,反而讓東林黨人在中下階層獲得了廣泛的同情和支持。
黃立極雖然熱衷於功名,但還沒有到達為了權力不惜一切的地步,這也是天啟把後事委託給他的原因之一,一個有底線的政治人物,就不會勾結魏忠賢做出利令智昏的舉動。
但正因為如此,現在想要保住大明政局穩定的,反倒成了黃立極等中立的官員們。在他們看來,如果再次掀起黨爭,不管誰贏了都等於是大明輸了。
閹黨贏了,就代表大明士林的元氣為之一空,那絕對不是什麼好事,沒有了東林黨人的牽制,閹黨是不會甘心和這些中立官員們分享權力的。
如果東林黨人贏了,根據東林黨人「既非同道,即為仇敵」的口號,不找他們這些依附閹黨對抗東林黨人的官員進行清算,那是不可能的。
因此雖然黃立極覺得自己很委屈,這大明的積弊不是現在才出現的,這張江陵想要進行改革的時候,大明就已經病的不清了。但是因為劉宗周的一篇文章,這些問題就成了他這個擔任首輔沒幾年的人的責任了,他實在是有些想不通。
但是黃立極的委屈在朱由檢的冰冷眼神下,頓時收斂住了。這些日子在朝會上同崇禎的接觸,黃立極已經明白,這位少年天子已經在爆發的邊緣了,如果他再糾纏下去,只會把天子的怒火集中在自己身上而已。
崇禎借著劉宗周的奏章批評朝政,作為首輔他當然要站出來負責,因為劉宗周所說的都是事實。但是黃立極還沒偉大到,要替整個文官集團去承擔這個碩大的黑鍋。
看著黃立極識趣的退下,朱由檢心裡也鬆了一口氣,如果這位首輔看不清形勢,繼續拿辭職來威脅自己。那麼到了這個地步,他也不能不對內閣進行調整了。
劉宗周的上疏說完後,居然沒有東林黨人站出來支持,這種反常的現象頓時引起了朱由檢的興趣。
短短几分鐘之內,他就決定了進行一次政治冒險。經過這些日子對六部官員的資料查閱,朱由檢發覺朝中的官員70左右出自江南,而50的官員出身南北直隸、浙江、江西四地,這其中北直隸出身的官員,並非全是本地土著,而是各地官員進京後,在北京的子弟。
而東林黨原先不過是一個研究心學,提倡改良儒學的一個思想流派,東林書院之所以能蛻變為東林黨,是因為這些文人和江南的大地主、大商人結合到了一起,成為了這些大地主、大商人的政治代言人。
這也就是為什麼東林黨人平日裡鼓吹的是救國救民的思想,但是一到了實際的政務上,他們就自動的維護起了大地主、大商人的利益來了。
東林黨人明知道,大明的底層百姓已經交不起稅賦了,但是在加稅時,他們卻堅持要把這些加派加在這些已經瀕臨破產的底層百姓身上,到了減稅時,卻又大肆的分派到擁有大量土地和財產的地主、商人頭上。
這種做法的結果只有一個,維持大明穩定最重要的自耕農不斷的破產並消失。大量的財富被集中到了少數官僚地主、官僚商人手中,而自耕農、手工業者、小商人則因此紛紛破產。
所以從朱由檢登基以來,他就知道。他最大的敵人不是後金的皇太極,也不是馬上就要蜂擁起事的農民起義軍,而是這些大地主、大商人在政治上的代表,東林黨人。
對朱由檢有利的一點是,中國傳統政治對於朋黨的深惡痛絕,導致東林黨人並沒成為一個聯繫緊密的組織,而是分成了以籍貫、學派、師生、親友為聯繫的一個個小團體,雖然東林黨人在維護大地主、大商人的階級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