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西苑候客室內等了許久的錢謙益,忍不住起身向一邊的太監問道:「和陛下談話的是什麼人,怎麼還沒有出來?」
太監馬上堆著笑說道:「錢首輔不妨再等一會,和陛下談話的是禮部和御前秘處推薦的幾位飽學之士。筆硯閣 biyange.com 更多好看小說大人應該知道,陛下這些日子正為大皇子就讀的小學挑選教師和校長,想來其中應該有人入了陛下之眼,所以今日的談話才會延長吧…」
「奧。」錢謙益這才坐了回去,他不由有些好奇,究竟是什麼人能夠讓皇帝談興這麼濃厚,還延誤了和自己的會談。
就在錢謙益的隔壁會客廳內,崇禎正和燕京大學的教授王朝聘聊的甚是開心。王朝聘湖廣衡陽人,雖然已經六十八歲,但是從外貌看也就五十出頭,精神和體魄都非常的旺健。
兩人之間與其說是聊天,倒不如說是崇禎大多在傾聽,作為心學門人,王朝聘和羅洪先、李贄等人算是師兄弟的關係。不過羅洪先、李贄等人成名較早,又立起了旗幟同理學家們爭鬥,因此在心學一脈中較為有名。而王朝聘不喜爭鬥,更在意研究學問,因此就顯得默默無聞了。
只不過王朝聘研究的學問多是和科舉不靠邊的雜學,如天文、地理、經史、財賦、兵戎等,所以他數次科舉也未能上榜。崇禎登基之後大肆推崇心學,倒是因此將其引入了燕京大學任教。
王朝聘研究學問講求真知實踐,因此同崇禎談話時講的東西都是以小見大,非常貼近於生活。特別是說到湖廣水利時,對於湖廣的地理更是信手拈來,崇禎稍加詢問,才知道這些地方他都親自去實地考察過。
對於這種肯放下身段,在現實生活中去驗證自己學問的人,崇禎還是相當尊重的。而他也想要借這個機會,從王朝聘這裡了解一些湖廣地區的風土人情,因此這場談話就不可避免的被延長了。
在呂琦的數次暗示下,朱由檢終於依依不捨的結束了這場談話,他最後對著王朝聘不無惋惜的說道:「像先生這樣的大才都不能被科舉考試選拔出來,可見我們的科舉制度已經出了極大的問題。
如果先生能夠早一點出來為朝廷做事,至少也能讓一方百姓安居樂業了。可見我大明並不是沒有人才,而是在培養人才、選拔人才的機制上出現了問題。這科舉制度的確是到了非改不可的時候了。」
對於崇禎的誇獎,王朝聘也是極為感動。他也是沒有想到,在自己都已經對仕途心灰意懶的時候,還能夠有柳暗花明的一日。
他感覺起身向皇帝拱手行禮說道:「陛下過獎了,臣不過是多讀了幾本,多走了一點路,怎麼敢被陛下稱作大才。陛下對臣的愛惜,臣只有感激涕零,不知如何回報君父了…」
朱由檢卻對他擺了擺手說道:「朕對你可不是過獎,朕看了不少籍,倒也知道一個道理,治國之首要問題,還是在於選官。
大明治下的土地是如此遼闊,從最南端的馬六甲海峽到北京,也要耗費二、三個月之久。在目前的交通條件之下,指望中樞對地方大小事務一一管理到位,顯然是不現實的。
朝廷任命的地方官員,憑藉著朝廷賦予的權力,在地方上幾乎是可以為所欲為了,要不然百姓也不會將縣令稱之為百里侯了。在這樣的狀況下,如果朝廷任命的官員出現了問題,不僅是地方上的百姓遭殃,朝廷的威信也好受到極大的損害。
畢竟在百姓眼中,這些地方官員就是代表著朝廷。他們的一言一行,都會被百姓視為朝廷的意思。
本朝自開國以來,就恢復了唐宋的科舉制度,以四五經和八股文作為讀人的進身之階。這些人讀的雖然是聖賢,但是他們心裡究竟有沒有把經里的道理真正放進心裡呢?朕以為大多數人應該都沒有,他們不過是將這些道理當做敲開仕途的敲門磚,進入了仕途之後便將之拋擲腦後了。
即便有些人整天把仁義道德掛在嘴邊,說什麼:風聲雨聲讀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但是在這麼道貌岸然的口號後面,不是在家中依靠幾封信就想破壞朝廷的人事制度,就是拿著國家稅收邀買人心,又或者抱團結黨打壓異己。
這樣的人才選拔出來究竟對於國家有何益處?所以朕才不顧大臣們反對,建立了小學、中學、大學的學校
第495章 關於教育的談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