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東林黨幾位領袖,此前從李國普口中聽到了廢除吏胥參加科舉禁令等消息,也組織了門生故舊反對,迫使皇帝對此加以讓步。一筆閣 www.yibige。com 更多好看小說
但是很快崇禎便以整頓科道為由,引出了官制改革這個大動作。如果不是看到李國普也是一副茫然的神情,幾位東林領袖差點都要以為,李國普向他們泄露的消息,正是為了掩護崇禎拋出官制改革的大文章了。
戰場殺敵講究的是士氣,所謂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如果東林黨的幾位領袖知道,崇禎今天會在朝會上拋出官制改革的大文章,那麼他們一定不會把精力放在,反對廢除吏胥參加科舉禁令的政策上面。
和官制改革比起來,吏胥參加科舉的事實在是微不足道。說到底,前者關係著各位官員的未來,而後者只不過是,讓這些進士出身的官員們感到心裡不舒服而已。
當東林黨人煽動朝臣,逼迫崇禎收回廢除吏胥參加科舉的禁令之後,東林黨人的氣勢無疑是達到了頂點。但是這無疑也讓朝中的非東林黨人感到了威脅。
隨後當東林的言官借題發揮,想要彈劾首輔黃立極的時候,朝中非東林黨的官員們,已經不自覺的站到了同情首輔的立場上去了。
而崇禎借題發揮批判科道言官的時候,一部分官員還覺得陛下說的其實還蠻有道理的。
等到崇禎再拋出官制改革的意思時,士氣受挫的東林黨人已經無法組織起,和剛剛反對廢除吏胥參加科舉禁令一樣的大規模抗爭了。
當朝堂上支持改革議題的官員超過反對的官員之後,朱由檢終於鬆了口氣,他這才想起,剛剛他聽到的孫之獬的名字,似乎很耳熟。
這個疑惑在朱由檢的腦中一閃就消失了,他現在還有更重要的事要處理,就是一錘定音,敲定改革官制的領導人手。
見到無法阻止通過官制改革的議題之後,東林黨人馬上轉變了態度,開始和黃立極等人爭奪起官制改革的主導權起來了。
為了讓東林黨人不至於惱羞成怒,在背後拖官制改革的後腿。在朱由檢的控制下,內閣四人全部入選,吏部尚書徐光啟、戶部尚書郭允厚、劉宗周、文震孟、韓爌,在加上翰林侍講孫之獬、翰林院修撰黃道周、孔貞運三人,共計12人組成了官制改革委員會。
一個早上的時間就處理沒幾件事,這種工作效率讓朱由檢都為之吐血了。這要是在後世,以這些官員這樣的工作效率,估計任何一個老闆第一想法就是全部開除,重新招聘新員工了。
但是現在,這些官員在大明算是最頂層的精英階層。離開了他們,整個大明就會從一架還能勉強運轉的機器,變成徹底癱瘓的廢物。
解決了官制改革的問題,接下來就是接見孫承宗幾位回京官員。
朱由檢慰問了孫承宗這位老臣幾句之後,韓爌就出列舉薦孫承宗督師薊﹑遼,負責關外防禦東虜的事務。
有了韓爌帶頭,幾位東林黨官員隨後也跟進,一起舉薦孫承宗出任薊遼督師。
王在晉因參與纂修《三朝要典》和東林黨人結下了過節,而他放棄關外,以山海關為防禦重點的戰略思想,又得罪了遼東的將門,和一大批靠著遼餉吃飯的官員。
因此雖然崇禎親自下令召回了王在晉擔任兵部尚書,但是基本上歡迎王在晉回朝的官員卻沒幾個。倒是想要改變崇禎的主意,不讓王在晉回京的官員有不少。
在朝中大約只有王在晉,是東林黨和所謂的閹黨都不喜歡的人物。大明的兵部尚書主要掌管的就是九邊的兵事,但是努爾哈赤起兵之後,遼東兵事和北京附近的防禦工作就成了兵部尚書最重要的工作,而遼東兵事每年所花的費用早就占據九邊軍費的大半了。
不管是六部的那一部,最主要的權力都只有兩樣,人事權和財權。薊遼督師掌管著關外和京城附近最大的一隻軍隊,而每年軍費的大半又都填進遼東這個無底洞。
而以孫承宗的資歷,他這個薊遼督師肯定是要掛兵部尚書頭銜的。別人掛兵部尚書頭銜,未必能和正職的兵部尚書抗衡。但是孫承宗就不一樣了,以他天啟帝師的身份,就算是崇禎本人也要顧忌他三分。
一旦孫承宗擔任了薊遼督師,基本上王在晉這個兵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