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已經是65歲老人的徐光啟,在這個時代已經算是高壽了。一筆閣 www。yibige.com 更多好看小說徐光啟自己也知道他的時間不會太多了,但是他實在是不甘心啊,雖然他在兵學、農學、西學上都頗有建樹,也贏得了世人的讚許,但是他入仕以來想要改變大明弊政的理想,卻始終沒有半點進展。
徐光啟陷入了沉思之中,到了這個時候,朱由檢反而很沉的住氣了。他默默的玩弄著手上的茶杯等待著,沒有半點催促著急的意思。
徐光啟始終是一個傳統士大夫中的精英,以天下為己任的政治理念是每個儒家精英所不能放棄的夢想。
崇禎描繪的變革大明的藍圖終於還是打動了他,半響之後他神情凝重的開口說道:「陛下既然有拯救大明時弊之心,則老臣自當為陛下所驅馳。這改國子監為大學之事,老臣必不負陛下之重託。
不過請陛下也聽老臣一言,陛下這三年義務教育一策是否可緩上一緩,此策雖然有利於我大明底層百姓,但是現在我大明外有東虜之患,內有奢安之亂,連年征戰之下,國庫匱乏已極,陛下要從何處來籌錢辦這義務教育呢?
陛下需知,自遼東東虜起事,西南又有奢安之亂後,我大明百姓已經加派遼餉近10年了,而這些年天災不斷,年年都有地方顆粒無收,這天下百姓窮困已極,實在是不能再加額外的加派了。
其次如陛下所說,要是我大明每個村子都要設置一所村學,所有的適齡孩童都要免費上學的話,這數百萬的學子,起碼也要配上數萬乃至數十萬的先生,陛下打算如何解決呢?」
徐光啟既然願意替自己出頭上疏改革教育,朱由檢自然不會藏著掖著了。他粗略的把自己從信王府就開始思考的教育改革方案介紹了一遍,試圖打消徐光啟心中最後的疑慮。
朱由檢小聲的解釋道:「按照我對北京城內及郊區人口的調查,人口在16歲以下者大約占20左右。雖然我大明戶籍上登記的人口數量只有6000萬人和國初沒差多少,但是以我對京城市場米糧過去10年消費量的調查,京城人口幾乎是登記數量的4倍。考慮到京城和地方的差別,我大明的隱戶起碼是登記人數的2倍,因此整個大明的人口約在1億5千萬上下,那麼估計大明人口16歲以下者大約就有3千萬人。
按每100人配給一名教師,大約就需要30萬人,我大明讀書人按照統計有數百萬之多,光是各縣的秀才就有50多萬,而童生更是有百萬之眾。
這些人中大部分都無法進入仕途,他們窮盡畢生的精力花費在科舉之上,對於國家可以說是毫無貢獻,對於他們自己來說則是浪費了整個人生。我希望讓這些人出來做點事,一來可以解決教師問題,二來也可以讓這些人不至於荒廢人生,做點有利於國家和自己的事業。
具體實施上,我打算讓年滿20尚沒有取得秀才身份的童生,擔任教師滿三年即可自動獲取秀才身份。而年滿25歲沒有取得舉人身份的秀才,必須服從當地教諭的安排,在指定的學堂擔任教師。這樣一來,教師的來源問題也就解決了。
招募30萬教師,按每人每年20兩年薪計算,計600萬兩。加上辦學使用的筆墨紙硯等各項雜物,約再花費300萬兩,則每年需要支出900萬兩。要想滿足這項支出,一是和東虜停戰、並結束奢安之亂,則每年的軍費就可省下數百萬兩。二是大力開展海外貿易,以關稅補貼不足的義務教育費用。」
對於崇禎描述的宏大計劃和言語中洋溢的樂觀精神,徐光啟不得不站出來給他潑點冷水了。
「陛下的想法不可謂不好,但是陛下,東虜為亂已經快要9年了,今日遼東東虜之勢已經蔚為可觀,陛下想要停戰,但是東虜卻未必肯收手啊。
且東虜作亂後,我大明遼東之民陷於東虜手中哀嚎痛哭者,莫不翹首以待王師。陛下今日欲和東虜言和,則置遼東之民於何地?斑斑史書,今後又將如何記載陛下之名?為陛下計,不若先設置大學,修筑西洋火炮,掃平東虜解救遼東之民,整理推廣農業改良耕種之術,待國庫豐盈之後,再慢慢推行這義務教育之法不遲啊。」
徐光啟終於被崇禎描述的宏大的改革藍圖所打動了,在他看來,這個改革方案實現的可能性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