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戶部尚書郭允厚的支持,再加上左副都御史李夔龍在邊上敲邊鼓,想要反對的文官們頓時退縮了。筆硯閣 www.biyange。com 更多好看小說說到底改國子監為大學,和推行義務教育法這兩件事,跟這些文官的利益並沒有多大衝突,他們之所以站出來反對,也只是害怕皇帝藉此乘機加稅而已。
現在皇帝願意動用自己的內庫,戶部尚書又願意為之背書,文官們頓時就熄滅了反對的心思。到了天啟時代,國子監這個開國初年為國培養人才的大明官學,現在已經完全被邊緣化了。
明代嘉靖之前,入國子監起碼還能授個小官。但是到了今天,朝中文官講究出身,都已經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了。非進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內閣。
進士看不起同進士,同進士看不起舉人,科舉出身的官員,看不起非科舉出身的官員。在這些科舉正途出身的文官把持之下,不是權貴出身的監生,基本就沒機會授予官職。
也正因為如此,到了天啟年間,國子監從國初數千人的規模,已經萎縮到4、5百人左右了。這還是北京城內的國子監,南京城內的國子監甚至都需要去抓人進監,以避免出現老師比學生還要多的窘態。
一個已經荒廢到如此程度的國子監,改個名字又能有什麼變化呢?這便是朝堂上文官們的想法。
而以王守履為首的東林黨人們,對於徐光啟剛剛入京陛見,就似乎挑起了和內閣的矛盾,顯然是樂於見到的。雖然魏忠賢被趕出京城之後,所謂的閹黨也風消雲散了,但是曾經的閹黨成員,現在依然還是掌控著大明的朝政。
在東林黨人眼中看來,崇禎的做法過於婦人之仁了,不懂的除惡務盡的道理。但是在崇禎設立了朝會御史制度之後,明確宣布敢在朝會上進行人身攻擊的,一律逐出朝堂,閉門思過一周,且本次任期考察之內不得評為優等後,原本動不動就拿君子和小人之分來彈劾別人的科道官們,頓時發言謹慎了許多,朝會上也不再如以往般,動不動吵成一團的模樣。
東林黨人孜孜以求的,就是把閹黨成員全部趕出朝廷,讓君王身邊都是東林黨人這樣的正人君子,恢復到泰昌年間眾正盈朝的局面。
在崇禎的操作下,閹黨的首腦魏忠賢、崔呈秀雖然已經遠離了朝堂,但是對於其他的閹黨官員們,他卻沒有繼續清算的意思。而對於一些東林黨人上疏請求,召回被魏忠賢趕出京的東林官員,崇禎也只是同意了一部分。
在這種狀況下,王守履等人發現,閹黨雖然被打壓下去了,但是東林黨人在朝中依然還是處於弱勢。為了防止閹黨捲土重來,他們需要一個朝堂之上的盟友。
在這種時刻,徐光啟這些一向不涉入黨爭,一心研究自然科學的技術官員,就進入了東林黨人的視線。原本王守履等人還在擔憂,徐光啟等人會不會和朝堂上的閹黨妥協,以推行他們一直主張的,借用泰西之學來變革大明的改良之政。
所以東林黨人雖然覺得徐光啟改革教育的政策,有違大明祖制。但是為了確保能和徐光啟等人聯手對付閹黨,王守履等東林科道官選擇了默不出聲。
黃立極和張瑞圖看著大勢已然不可更改,隨即默默的返回了自己的隊列中去了。
為人圓滑的次輔施鳳來看到這個局面,馬上做出了選擇,他站出了支持了郭允厚的主張。
至此本就不激烈的反對聲音終於被壓制,改國子監為大學,及推行三年義務教育法的政策獲得了通過,此外崇禎還藉機成立了一個獨立於文官體制之外的科學院機構。
黃立極退回去之後,抬頭看了看御座上的崇禎,又看了看站在丹陛下面的徐光啟。如果不是徐光啟昨日才進的京城,他都要懷疑,今天的事是不是徐光啟和崇禎已經商量好的了。
他服從了天啟帝的命令,協助了信王登基之後,看著之前權傾一時的魏忠賢不聲不響的在朝堂中消失之後,對於崇禎沒有大肆替東林黨人翻案,一切力求穩妥過渡政局的方式,還是充滿了讚賞的。
但是作為內閣首輔,大明文官集團的領袖,黃立極這個位置天然是要和皇權進行博弈的。
維持皇權的順利交接,是他這個首輔的職責,讓新登基的崇禎明白皇權的限制範圍,維護文官集團的權力和利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