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二十三日,朝廷將劉太尉的《八項事宜疏》發至襄陽城,問詢楊安玄的意見。筆硯閣 www.biyange.net
朝堂議之不決,雍州大堂也多次爭論,最後楊安玄決定向天子諫言暫緩第二條裁撤冗官、第三條整頓吏治,這與郗恢希望的相同。
至於第一條在揚州推行土斷,楊安玄樂見其成,讓劉裕先行劈荊斬棘,將來自己跟隨其後便有了路,少了許多牽扯。至於其他,楊安玄是高調贊同,這些舉措確實有利於天下百姓,自己樂見其成。
對於雍州士族來說,楊刺史不打算推行土斷,緩行裁官、清治等事,已是大為滿意,至於舉才加試也不是楊安玄說了算,朝廷真要施行再想辦法。
七月十五日,東堂。
黃門侍郎羊欣宣讀了各州對《八項事宜疏》的意見,江、豫刺史劉毅反對最為激烈,除第六、第七、第八條外,劉毅皆加以反駁,認為時機未至,貿然施行會引得人心不安。
荊、寧、廣、交、徐、北冀等州劉裕事先打過招呼,自然對八策表示贊同,北青、司、梁三州則是楊安玄的管轄地,與雍兗刺史楊安玄的奏章如同一轍。
楊安玄的奏疏先是高度讚揚了劉太尉謀國深遠,八策皆是強國良策,表達了敬佩、支持之意。接著委婉地提出,官員本有定製,各司其職,貿然裁撤可能造成許多事物接洽不及,反誤政事,應當在三五年內逐漸施行。
整頓吏治勢在必行,驕侈殘民的官員應該受到懲處,但有不少官員初涉仕途,被麾下狡吏矇騙,應加以甄別,謹慎行事。
聽著朝堂眾臣對楊安玄的奏疏一片附和之聲,劉裕感覺當初北伐燕國時楊安玄奏請出兵相助那種吞蒼蠅的感覺又重現了,說不出的噁心。
司馬德文見朝堂上吵作一團,宣布退朝。劉裕回到西州府衙,氣呼呼地坐在席上,對劉穆之道:「楊安玄對朝政指手畫腳,拉攏人心,著實可惡。」
劉穆之平靜地道:「朝廷將《八項事宜疏》發給諸方鎮商討,必然會有異聲,主公已經料到,何必氣惱。」
劉裕端起茶喝了一口,道:「劉毅反對,愚不以為意。但是楊安玄諫言緩行第二、第三條,朝堂之上一片附和之聲,嘿嘿,這些門閥世族要轉投楊安玄了。」
劉穆之道:「主公奏《八項事宜疏》,原本就預測到朝堂上的反對之言,若非琅琊王暗中支持這些門閥,此事何至於要向各方鎮諮詢,主公自可一言而決。」
「道和是說關鍵還在琅琊王,在於皇室的態度。」劉裕捋須沉吟道。自己雖然牢牢掌控著朝堂,但不像桓玄那樣。桓家與皇族、門閥世族聯姻,盤根錯節;自家出身寒微,要想門閥世族短時間內擁戴,實屬不易。
劉穆之道:「郗恢、袁湛甚至劉柳等大部分臣子都出身門閥,而元帝在建康建國以來,一直與門閥世族共治天下,主公《八項事宜疏》針對門閥,是要砍斷朝廷立國的一條腿,不光是門閥,皇室也不會同意。」
劉裕無奈地嘆道:「依道和之見,可是要遂楊安玄之意,緩行裁冗官、整吏治之策。但若不行此兩策,其他各策恐怕見效不大。」
劉穆之道:「愚聽楊安玄的奏章之意,倒不是反對主公施行八策,當前形勢下緩行確有可取之處。」
劉裕恨恨地一擂坐席,道:「當初在下邳,愚就打算向襄陽進兵,一勞永逸地解決掉楊安玄。可恨盧循作亂,愚不得不返還建康平亂,讓他逃過一劫。」
劉穆之思籌片刻道:「若是全按楊安玄之意緩行裁冗官、整吏治,顯得主公受制於人。愚以為門閥士族對裁冗官反對力度最大,不妨暫時緩行此條,清理吏治則不用,可命廷尉、御史台派出官吏進行整治,不妨便以雍兗梁為主,愚聽聞梁州刺史楊思平貪贓不法,可藉機懲處,敲打一下楊安玄。」
劉裕笑道:「還是道和想得周到,楊安玄屢次掣肘愚,此次趁機結交朝堂門閥,不可縱容。愚有意向天子奏請,將錄尚書事之職讓於楊安玄,請他進京主政。」
劉穆之哈哈笑道:「主公此計甚妙,顯示出主公寬宏大度,將主動權操於手中,這回輪到楊安玄進退兩難。」
劉裕捋著鬍鬚有些得意,楊安玄不可能捨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