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說過,瓷都實際上是建立在古代窯業廢墟上的城市,無論什麼基礎建設,只要動土,就可能會出土大量古瓷片。
雖說這些古瓷片因其嚴重殘損,絕大多數不具備文物價值,但卻是初學者觀摩學習的重要標本。
因此,孟子濤環顧四周的時候,就發現前方不遠處,一位老師模樣的中年男子,帶著幾位臉上還帶著之妻的年輕人在攤位上挑選著瓷器,那位中年人還不時點評著瓷片,如果孟子濤沒有猜錯的話,很可能是陶院的老師帶著學生前來淘寶。
到了現在,孟子濤對鬼市已經完全不陌生了,稍微觀察了一下四周,他就帶著大軍一起走到一個專賣瓷片的攤位前打量了起來。
說起來,我國的制瓷史源遠流長,無論是在瓷器燒制、貿易運輸,還是在使用的過程中,都產生了大量的瓷器碎片。幾年前,即使是古瓷片,價格都是非常低的。
只不過,古瓷片的收藏之前一直是不受重視的,會收藏古瓷片的人,除了少數的發燒友,很多人只是收藏原器的時候順帶著拿上幾片,更多的是一些專家學者出於教學或科研的目的去收集瓷片。
然而,現在隨著古玩市場的興盛,珍品瓷器也在拍賣市場上出現了一個又一個新高,這也導致瓷片價值的提高,有些珍品瓷片的價值甚至高達幾十萬元。這在以前是一件很不可思議的事情,畢竟老話說,瓷器帶毛,不值分毫。
當然,自古也有「縱有家財萬貫,不如鈞瓷一片」的說法,但其實這句話被很多人誤解了,它其實說的是鈞瓷的稀有,而不是鈞瓷的價值。
北宋的時候,鈞官窯為皇家燒制貢品,只求器物精美,可以不計工時,不計成本,好的送入宮廷,壞的打碎深埋,不准流入民間,除非得到皇帝的賞賜。所以達官貴人都以擁有鈞瓷為榮,是一種炫富的心態,說的並不是鈞瓷在當時的價格標準。
當然,稀有和價值也是呈一定關係的,稀有的東西肯定價值很高,但並不是說,稀有的東西就一定是天價,關鍵還要看人們的接受程度。
言歸正傳,孟子濤對瓷片價值的提升也是感同身受,想他五年前剛入行那會,當時古瓷片的價格非常低,明代官窯的瓷片一件也就幾十塊錢,現在一片有「大明成化年制」底款的瓷片就值上千,即使只有當中一個字的一片瓷也能賣好幾百塊錢。
眼前攤位上的東西都是瓷片,以瓷片的大小分成了幾堆,看起來瓷片的質量還算不錯,不過,這其中也有一些贗品,這東西以前是沒人仿製的,但現在隨著瓷片價格高漲,有了利潤也就有人著手了。
孟子濤就蹲下身觀察,發現好的品種,就拿到手裡研究一下。
事實上,在瓷片這個領域,專家和民間的玩法是不一樣的。
比如孟子濤看到一塊好瓷片的激動,是完全不亞於看到一個原器的,因為他看到了比原器更重要的價值。
這是因為如果是一件原器,我們是無法清楚地看到它內在的胎質、釉色等,而一片古瓷片卻能給孟子濤提供許多重要的信息。甚至通過現代科技手段,就能知道瓷土產自哪個山脈,能夠看到它的元素組成、質感肌理、微觀結構及製作工藝等等。
這些數據,無論是對提高鑑定水平,還是研究都有極大的幫助。
孟子濤先從小瓷片的開始挑選,沒一會到也有些收穫,當然,能夠入他眼的,肯定不是普通品種。
最後,孟子濤的目光放到大件瓷片上,說它們是瓷片也不對,因為這些器物有些損壞雖然嚴重,但還是成型的,最好的能有五分之四的完整度。
然而,這些大件雖然保存的要比一般的瓷片好一些,贗品的機率也要高出不少,雖然現在光線不太足,但孟子濤一眼看過去,還是看出至少有四件有問題。
孟子濤大概地掃視了一遍,就從中發現了一個盤子,這個盤子看起來是完整的,不過被敲成了四塊,盤心為一側麵團龍,以黑彩勾勒龍紋輪廓,綠彩填塗,龍身邊圍以綠彩祥雲紋。
這條漂亮的龍紋,甚至比我在很多博物館裡看到的龍都要漂亮,令孟子濤大感興趣,上手一一看才發現,原來皇帝御用的五爪龍的腳多畫了一隻爪子,變成了六爪龍。
估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