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濤沒有回答願不願意:「你們到底要我幹什麼,如果單單只是為了鑑定,也不用綁架我吧,我雖然在鑑定方面有一點能力,但比起一些德高望重的老專家,實在算不上什麼,況且,我也不是全才,你們綁架我一個並沒多少用啊!」
黑衣人沒有直接回道,呵呵一笑:「石博士,你覺得我們是幹什麼的?」
「抱歉,我沒有興趣玩什麼猜謎遊戲。」孟子濤面無表情地說道。
「你這人真是無趣啊!也是,如果不是你這樣的性格,也不會在國外混下去。」
黑衣人搖了搖頭,讓孟子濤跟著自己出去。兩人走到一隻箱子前,黑衣人打開箱蓋:「看看吧。」
孟子濤往箱子裡看去,發現裡面都是瓷器,他拿出其中一件看了一眼便說道:「這是唐代越窯!」
黑衣人輕輕鼓掌:「博士還真夠厲害的,你是怎麼一眼就看出這是唐代越窯?」
孟子濤淡淡地說道:「當然是從它的裝燒方式了……」
越窯瓷裝燒主要是二種:明火燒或匣體裝燒。不管哪種方法,為防止粘連,均要用泥點來做間隔。不同時代,用泥點的部位有變化。唐至五代,泥點的部位用在器底邊緣和圈足的足端。為避免泥點被粘,在放置泥點的地方要刮釉。器底刮釉部位呈暗紅色,泥點會留下痕跡。仿品較之真品顏色要深暗。
五代晚期至北宋,採用墊圈間隔裝燒,因此,泥點移至外底,使足端包釉完整。但泥點往往被粘連。真品泥點較疏鬆,用手指甲扣,即易脫落。偽品泥點堅硬,不易脫落。
另外還有泥點的形狀:唐代早期,呈不規則三角形;唐中期起,多呈松子狀;五代起,圈足變窄,泥點也隨之變小;北宋時,早期為長條形,中晚期變環形。因此,仔細觀察器物上泥點的有無,其位置、形狀和粘著情況,對照器物的胎釉、裝飾特點,就可以為判斷真偽提供更多依據。
說到這裡,孟子濤看著黑衣人說道:「你們是文物販子,或者說根本就是一個盜墓團伙?」
孟子濤看出黑衣人身份的是因為箱子裡的東西都是唐越窯的產品,而且出土痕跡也很明顯,不是盜墓團伙他們又從哪裡搞來這麼多生坑瓷器呢?而且他們還是一個實力比較強大的盜墓團伙,要不然他們也不可能搞來那麼多槍械,要知道這裡是對槍械管理十分嚴格的華夏。
黑衣人笑了起來:「你說的兩種稱呼都沒有問題,所以,我勸你還是老實一點,我們叫你做什麼,你就做什麼,不然的話,我生氣起來做的事情,連我自己都覺得害怕!」
「哼!來個痛快話吧,你們到底要我幹嘛!」孟子濤冷哼道。
「看來博士很急啊,既然如此,你就跟我來吧。」
黑衣人帶領孟子濤來到石室的北邊,對著牆面一推,出現一個石門,黑衣人做了個請勢:「請吧!」
孟子濤走進石門,後面是一條向下傾斜的通道,通道應該完成了有一段時間了,每隔一段時間有一座燭台,不過現在燭台上被架上了 led 燈,在燈光的照射下,通道內並不昏暗。
孟子濤順著通道向前走,走了大概上百米的距離,就見一個更大的石室出現在了他的面前,石室裡面有穿著迷彩服的警衛,他們手裡同樣也拿著槍械,一幅殺氣騰騰的樣子,看得人害怕。
除了警衛之外,石室內還有幾個黑衣人在石室內檢查著什麼。
警衛看到孟子濤進來,都相當警惕,手裡的槍都對準了孟子濤,直到那個黑衣人出現,他們才放下了手中的槍,但警惕心還是沒有放下。
「石博士,這裡你要不要先研究一下?」黑衣人笑呵呵地說道。
此時,孟子濤注意到石室牆上刻著的壁畫,他眼睛一亮,急沖沖地跑了過去,研究起來。
除了入口之外,石牆上都刻著壁畫,畫面以道教故事為題材,純以線條表現出八十七位神仙出行的宏大場景,正是大名鼎鼎的《八十七神仙圖》。
這幅畫原作據傳為畫聖吳道子所畫,畫面中,神將開道,壓隊;頭上有背光的帝君居中;其他男女神仙持幡旗、傘蓋、貢品、樂器等,簇擁著帝君從右至左浩蕩行進。
隊伍里,帝君、神仙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