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友好互助條約》的出現在日本引發了極大的震動,天皇特別默許了這件事的傳播,對於日本百姓來說這意味著,以後出國打工可以不用跑到遙遠的南洋那種熱帶地區,而對於破落武士們來說則是有機會在異國土地上證明自己的武勇。自從德川幕府成立以來,對於遠洋貿易與各大沿海的藩國就加緊了控制,以前那種窮的受不了還可以到大明搶劫的日子,也因為戚繼光等牛人的出現逐漸不可行了,到後來別說是去搶劫,你不被鄭芝龍搶都算是好事。現在他們也看見了曙光,幕府一直沒有對此事進行表態,那麼就可以大大方方的到中國沿海貿易,雖然按照條約上說,其他的商人和大名沒有皇族和幕府的進口稅優惠,但是這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總比守著一堆逐漸朽爛的船什麼都不做要好。要說最開心的還是屬於宗教文化界,他們這幫人以前就指望著倭寇能搶回一點中原的書籍和藝術品,現在就能堂而皇之的也來趟中土之旅,回國後也好在同行們面前裝那啥。
幕府不是不想站出來說話,而是將軍年幼幾個家老為了這件事吵得不可開交,雖說保科正利為幕府爭取了優惠份額的大頭,僅憑這個就能賺不少錢,但是他們不是不知道這樣做會削弱幕府的影響力,尤其是看見保科帶回來的整整幾大箱子書籍,這些也能讀懂中文的傢伙明白,就是集合全日本的文獻,都無法和這些東西相比,有著豐臣秀吉的前車之鑑,誰也不敢自大到認為條約可以隨便廢止。
&科殿下,此次中原之行您對中土的軍備有何看法?」說話的是大老酒井忠勝,作為輔佐將軍的人他最關心的就是這個鄰居是不是兵強馬壯。
保科正利想了想說道:「我並沒有機會接近他們的軍營,但是從上岸的那一刻起,就可以看見港口有軍人把守,一路上無論是城關還是我們住的驛館,也都有軍人站崗,要說給我印象最深刻的除了衣甲鮮明之外,就是他們都裝備著鐵炮!」
日本人將火槍稱之為鐵炮,受荷蘭人影響戰國時代末期曾經有過大發展,可是與日本人後來吹噓的不同,這種東西別說是裝備數量有限,就是威力也差強人意,和明朝的鳥槍相比多有不如之處,更不論魯密銃、迅雷銃之類的火槍。但是這件事給屋子裡的幾個人震動不小,一支軍隊竟然以火槍為主要裝備,這得多大的財力?
保科正利似乎又想起了什麼事情急忙補充:「除了鐵炮之外,他們的大筒也不少,在港口的炮台上,我遠遠地看去至少有幾十個炮位!至於北京城,聽驛館的官員說平時為了保養,不會將大筒推出來,但是北京城頭至少有巨型大筒幾十位!再有就是他們正賤賣刀劍,除了官軍的制式軍刀之外,其他的各種刀劍應有盡有!」
說著保科正利命人取來了一個劍匣,打開之后里邊是一把中原常見的龍泉劍:「此劍原為一些武人與文士佩戴,雖然不如咱們的刀好用,但是諸君請看。」
保科抽出一段劍身遞給了酒井,對方接過來只是緩緩地抽出,兩眼就開始放光。溜光水滑的劍身上沒有日本刀的那種花紋,可是猶如鏡子般的光滑度和微微顫抖的聲音,都說明此劍屬於上乘之作。
&說因為中華的皇帝當年曾大規模冶鐵,所以中原的刀劍已經不再用鐵來做,全部都是精鋼打造,比我們的刀劍重量輕了不少卻鋒利非常。我曾見過一次他們的軍刀,那是軍官配備的制式刀,刀鞘與纏手都比較粗糙,但刀身也是精鋼打制,比我們用的要厚重,不夠漂亮卻很實用如果我們雙方劈砍會很吃虧的。」
保科正利其實不知道,軍官佩刀雖然也是官方配發的東西,但那主要是裝飾作用,真正上陣殺敵士兵們使用的是仿製後世的軍用開山刀與刺刀,刀身短小但威力可不小。至於他說的大筒其實就是咱們說的火炮,當年也是歐洲人傳過去的,這事說來好笑,他守著火炮的發明國卻繞了半個地球才得到火炮技術。對於日本人來說,一場戰爭誰要是動用了火炮那可是了不得的事情,如果比照著明朝的火器密度估計他們連散兵游勇都算不上,和中華朝相比……世界上目前為止也沒有全火器軍隊,所以沒有可比性。
酒井嘆息著將寶劍收回鮫魚皮的劍鞘:「這麼說現在的中原已經不是明國那種朝廷了,而且他們的確是不能招惹的!」
就這樣幕府後知後覺的也只好捏著鼻子承認了條約,並且宣布堺港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