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揮部里,蔡鍔和蔣百里還在盤點著手裡的兵力和各色裝備。
由於是守方,所以蔡鍔和蔣百里顯然不可能把全部的兵力都集中到玲瓏鎮來,這樣萬一日本人從其他方向登陸,那麼結果將會不堪設想。
所以除了必要的兵力之外,兩人還在山東的其他一些地方也布置了不少兵力,比如說在青島要塞就有整整一個步兵師駐守在那裡,憑著青島要塞的堅固,再加上駐守在那裡的一萬八千多人,完全沒有必要擔心安全問題——————事實上在山東戰事爆發之後,德國人還曾經提出過讓他們穿上11式軍裝,幫助國防軍作戰的請求。
他們會做出這種請求的理由也很簡單,因為在日本加入協約國之後,他們也已經相當於是德國的敵人。那麼讓他們上戰場幫助中國人打日本人,也就成了理所當然的事情。
當然,在這裡面德國人也有一點個人的想法,那就是如果中德兩國同時在戰場上作戰的事情曝光了,那麼即便嚴紹與法國的關係再好,恐怕也會陷入外交危機,弄不好的話甚至還有可能會和協約國反目成仇,並最終加入到同盟國的陣營來…
說實在的,最初的時候德國對中國部隊的作戰能力多少還有些輕視,但是等到山東戰事爆發之後,德國卻開始對國防軍的作戰能力刮目相看。認為這些部隊雖然還無法達到歐洲一流的水準,但是憑著裝備上的優勢。二流還是沒問題的,其中的個別部隊甚至能達到准一流的程度。
如果能把中國拉入同盟國陣營來。那麼無論是其北上進攻西伯利亞,亦或者是南下進攻印度或是法屬印度支那和緬甸等國,對同盟國來說都是極有益處的事情。
而且這時中國以三艘無畏艦為首的艦隊在戰爭中可以說是分毫未損,如果中國願意把這支艦隊投入到太平洋乃至是印度洋上,肆意截擊協約國商船的話——————眼下協約國的無畏艦基本上都集中在歐洲,在亞洲只有一些巡洋艦…
中國艦隊的訓練水平雖然很差,但是憑著三艘無畏艦在作戰能力上的優勢,如果真的和協約國的艦隻交戰。無異於是虎入羊群。
為了避免與印度的聯繫中斷,英國也肯定要抽調一些無畏艦回亞洲去,那樣本來在海上的勢力對比就會發生變化,德國的壓力也會大大減小…
如果中國真的能攻入印度,說不定甚至能扭轉整個歐洲戰場的局勢,畢竟印度對於英國來說實在是太重要的。
也因此,德國人不但向嚴紹提出了讓在華德軍官兵參戰的請求。甚至還邀請中國加入同盟國陣營——————為此德國還很是提出了一些很有利的條件,不過總的來講,大多都是一些慷他人之慨的,畢竟他們在亞洲實在是沒什麼勢力可言,而亞洲的那些地方幾乎都是協約國的,所以在這方面德國到是十分慷慨。
簡而言之。他們就是想藉此機會拖中國下水,就好象當初拖土耳其一樣——————奧斯曼土耳其之所以會參戰,除了對德國比較親近外,尤為重要的一點就是因為英國扣押了他們從英國購買的戰列艦,最終導致了奧斯曼帝國全國的憤怒。這和這時英法默許日本進攻山東,導致中國舉國不滿有著相似的地方。
對此。儘管在國社政府內部絕大多數的人都很傾向於英法,但是由於英法在山東戰事爆發時的立場,所以有不少人都開始對英法失望,轉而微微對德國有了些好感。
其實德國在中國的影響力本來就很大,不然的話當初中國也不可能會按照德國的軍制來成立新軍,就連裝備也有很多都是德制的,當然,也有日制,不過日本的裝備有很多都是按照德國的樣式來的,所以彼此區別也不是很大。
另外德國的描繪也很吸引人,所以一些人對此到是十分心動。
————————————————————
對於德國描繪的未來,其實就連嚴紹也有些心動。
但是最終他還是回絕了,因為這與他的計劃有衝突。
首要的一點就是,他的目的就是借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機會增強國力,發展工業,然後看著歐洲人在舊大陸上打的頭破血流,如果能同歸於盡那自然是更好了。
至於和法國之間的友誼?他固然很珍惜這段友誼,畢竟他在法國有很多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