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成章的事情不但使得同盟會失去的上海這麼一座重要的城市,而且謀殺光復會領導人這件事也讓同盟會的聲譽受到極大影響,孫中山本人更是因為被懷疑為是陶成章被殺案的幕後主使而引起了不少懷疑。
為此至少在短時間內,同盟會的工作都是消除這件事帶來的影響,甚至就連眼下的北伐也有些顧不上了。
上海滬軍都督府內,在擔當上滬軍都督一職後,李燮和也見到了一位身份特殊的客人…
「恭喜李都督了,相信李都督擔任滬軍都督此事,一定能告慰煥卿先生在天之靈…」站在滬軍都督府的偏聽內,一身筆挺西裝的彭山笑眯眯的道。
當初上海光復,李燮和本來就是出力最大且最有實力的一個,是滬軍都督的首選,如果不是為了避免光復會和同盟會之間的武裝衝突,李燮和主動率軍退出了上海,也輪不到陳其美來做這個滬軍都督。
如今既然李燮和擔當了滬軍都督,自然是有許多人登門祝賀,彭山混在裡面到也不算顯眼。
「也該恭喜你們不是嗎…」說著李燮和冷冷的瞥了彭山一眼。
他並不清楚彭山的身份,和他的接觸也是在陶成章被殺以後。
陶成章被殺後,特事局搜集到的第一份證據被送到的並不是章太炎的家中,而是他的光復軍指揮部內。
李燮和並不是一個貪戀權勢的人,如果不是這樣他也不會在自身功勞最大,實力最強的情況下為了避免光復會與同盟會之間的武裝衝突,主動選擇退出上海城區,到東北郊縣的吳淞地區另行組織軍政分府。
後來南北議和成功後,李燮和更是主動提出了辭呈。李燮和自解兵權的原因,一方面是以為革命已經成功,另一方面,也是感於當時兵多將雜。不少人擁兵自重,時局不安,人民群眾迫切希望裁兵安民。所以李燮和的辭職受到當時輿論界一片讚譽,《時報》、《民立報》都以《李燮和功成身退》、《李司令之高風亮德》為題,讚揚他功成不居。堪為那些追名逐利者的反光鏡。
李燮和雖辭軍職。但在軍中威望仍很高。1912年4月,時任南京留守的黃興又任命他為長江水師總司令,經黃興再三懇留。李才應允此職,但李已決意退出軍界,在黃興辭去南京留守之前,李也辭去此職。此後,袁世凱也曾想授李為長江水師總稽查,被李以『抱病日久、氣體過虛』堅辭,並將視點轉移到了實業和文教事業,這顯然也不是其他『革命者』可比的。
說實在的,李燮和是真的不願和同盟會發生衝突。如果不是這樣他也不會主動退讓。只是他和陶成章本來就是至交好友,如果當初不是受了陶成章的邀請,他也不可能會重返光復會。
如今既然已經證據確鑿,陶成章的確是同盟會的人殺的,他又怎麼可能不站出來呢…
只是對於眼前這個人…
雖然是眼前的這個人搜集到的證據,並且為他創造的有利形勢。在奪取上海的過程中更是出力不少,只是他對眼前這個人卻一點也不敢放心,只是能感覺得到他背後的那個組織恐怕所謀甚遠…
似乎是看出了李燮和心底的顧忌,彭山微微一笑。
上海這個地方的重要性自不必說,同樣。上海無論是在同盟會的手裡還是在袁世凱的手裡對嚴紹都不是一件好事。
同盟會之所以能夠成為僅次於北洋的第二大勢力憑的是什麼?一是多年來積累下來的聲望,二就是其所擁有的龐大實力。
雖然現在中國的革命組織不少,但是在許多國人的眼裡同盟會卻成了革命黨的代名詞,而能變成這樣就是憑著過去多年的積累。
也是因為這種積累,使得南方許多光復的省份都成了同盟會的地盤,就算是在不少立憲派或者是前清官僚做都督的省份,同盟會也有很大的影響力。
利用陶成章的事情,正好可以使嚴紹對同盟會的勢力進行一番削弱。
無論是在影響上,或者是在實力上。
影響自不必說,謀殺光復會領袖,這種事情對同盟會聲望的打擊絕對是巨大的。而上海雖然從地圖上看僅僅只是一個小點,但意義之重卻絕不亞於尋常省份,陳其美的去職對嚴紹來說自然是件好事,可如果最後滬軍都督的
第二百三十章 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