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群中一位年輕人看到這個小公子,大叫出聲,「是他,是他,當初就是這個小神醫救了我爹。」
此人正是當初蘇若錦救治大叔的兒子石頭。
大叔的身體已經好了不少,可石頭的娘又犯了心疾。
石頭記得當初小神醫給那位大娘看心疾說的話,一直按時給娘買治心疾的藥。
之前在妙手堂買藥,已經快把石頭的家底掏空了,今天聽聞濟世堂有更便宜的藥,他立馬就趕過來了,沒想到還能見到小神醫。
看到這個小公子出現,康泰和慌了。
他根本就不知道當初那個大家傳聞的醫聖徒弟長啥樣,可眼前這個小公子才一出現,就有人認出來,想必應是當初那個小神醫了。
這可怎麼辦?
康泰和額頭開始出汗,他千算萬算都沒算到,這個多少人在找都沒找到的小神醫,居然會在這時候出現。
他腦子飛快轉著,想著解決辦法。
蘇若錦走到王太醫面前拱手行禮,「太醫丞大人,這些方子是我所開,可我並不認識這位康大夫。」
不等王太醫詢問,康泰和率先出聲,「王太醫,我也從未見過此人,這方子確實是我徒弟所開,想必他定是和衛柏年串通的騙子!」
短短時間內,康泰和只想出這一個辦法。
只要自己一口咬定眼前這個不知從哪冒出來的傢伙不是自己的徒弟,誰又能說清。
這個方子自己早就背得滾瓜爛熟,到時候誰又敢說不是他徒弟研究出來的方子。
看到康泰和如此胡攪蠻纏,衛柏年氣得剛想破口大罵,蘇若錦先開口了,「既然如此,那不如請康大夫說一下這方子為何要這樣開?」
藥方講求一個治病與藥性平衡,每個大夫開出自己的方子,都有屬於自己的邏輯和醫理在其中,並非是把能治這個病的藥全都亂七八糟搭在一起。
例如裡面有一味藥性猛烈的藥材,就需要一味對應的抑制藥材來搭配,讓烈性藥發揮藥效的同時,也不至於過烈而傷到病人。
說白了就是通過藥材之間相生相剋的道理,讓每一味藥應可能發揮它的長處,控制它的可能造成的一些傷害,其中的比例就要靠大夫的經驗來進行判斷了。
康泰和一聽面上一喜,他早就研究過這些方子的醫理,蘇若錦所問之事,他自然能答得出來。
果然在康泰和一番解釋後,王太醫連連點頭,看來是認可了他所說的醫理。
衛柏年急了,這根本就是本末倒置,但凡懂醫術的人,看到這個方子後,自己研究一下就能知道其中的原因。
這種感覺就像是一個兇殺案,已告訴你兇手是誰,兇手動機是啥,再把所有犯罪證據都放在面前了,讓你推理一下案件經過,只要有點斷案常識的人,誰還說不出來啊。
蘇若錦給了衛柏年一個稍安勿躁的眼神,不急不慢繼續說道:「看來康大夫對這個方子很是了解啊。既然這樣,那康大夫也應該知道這些方子所用之藥均為價格低廉之藥材,那為何康大夫一副藥要賣二兩銀子?」
康泰和愣住了,他沒想到蘇若錦根本就不和他爭到底是誰開的方子,而是在這等著他。
在嘯月國,雖說藥價可由各醫館自行定價售賣,可為了防止奸商趁人病,要人命,胡亂提高藥價,讓老百姓看不起病,先皇曾規定藥價售價最高不得超過藥材成本價的十倍,由太醫院監管。
不過藥方是千人千方,每個人的都不一樣,價格更是高高低低,想核准每副藥的藥價,太醫院就那些人,每天給各宮貴人看診都忙得飛起,哪有空過來管這事。
老百姓識字的人本就少,知道這條律法的人更不多了。
就算知道,百姓天然對官府有恐懼心理,能忍則忍,就算告成功了,最多醫館被罰,對自己也沒什麼太多好處,到時候萬一醫館都不給自己看病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