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7年——
洛陽東南。
「孫將軍真是做的好大事情。」
一路都在擔心會遭遇呂布甚至劍聖攔截的孫堅在看到接應的祖茂之後,終於把懸著的心放了下去,但被一旁的楊修語帶嘲諷地這麼說了一句之後,又再次提起。
當時,因為直覺呂布忽然發瘋和「傳國玉璽」脫不開關係,孫堅沒有久留,同袁術道謝之後便匆匆離開了戰場。
如果是今日之前的孫堅,或許會將玉璽交給由弘農楊家、河東王家以及關中李家組成的「本地朝臣聯盟」,使其成為君臣博弈中的一個重要砝碼。
但看透如今完全沒有人把皇帝當回事之後,孫堅最終決定自己留下它,畢竟,就算現在有聖旨或者詔書傳出,上面蓋著此物的印鑑,也不可能有人毫不猶豫的聽命,不是嗎?
於是,他給屬下士兵下達了「就地解散,各回各家」的命令之後,便帶著有些灰頭土臉的家將們按預定的計劃向東南方撤退了。
不過,唯一有些意外的是,當初因為遭遇皇后和十常侍聯軍的攻擊,自告奮勇去聯絡其他朝臣部曲的楊修不知為何出現在這裡。
「楊小郎君此話何意?」孫堅雖然很想擺出若無其事的模樣,但他本身被呂布打得有點慘,程普黃蓋等人也各自帶傷,想裝傻頗有難度。
「哼,那袁家還挺有自知之明,知道本家出不了無雙武將或者謀士類的人才,轉而把心思用在了培養強大的普通士卒身上,那些『大戟士』,培養出一個所花費的資財足以為一百名普通士卒提供裝備,不過,傳言中是不會有普通士卒出現的,所以,便是文台將軍你同袁術一起,戰平了呂布。」
哦?也就是說他們每個人可以當半個無雙武將用?
楊修的話表明他很清楚洛陽發生了何事,但對孫堅撿到了什麼一無所知。
至於戰平……呵,若非呂布狀態不對,心思不知去了哪裡,完全靠本能戰鬥,否則他直接來個擒賊先擒王,自己和袁術就已經交代了,孫堅如此想道。
「既然事情有變,涼州軍已經殺來,我們的『勤王』行動便不得不終止,」程普接話道:「我們要返回江東,楊小郎君也回弘農罷。」
「小子不會回去的。」楊修搖頭。
「為何?」問出這句之後,孫堅忽然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他應該不會回一句「我樂意」吧?
不過還好,楊修沒有模仿袁術口頭禪的意思,他直接回道:「小子仔細研究過洛陽的局勢,選擇了勝算最大的孫將軍一方,本想能馬到成功,不料卻因為外地勢力的干涉而功敗垂成,雖說勝敗乃兵家常事,但小子無法接受自己出山的第一戰便以失敗告終,故而決定隨孫將軍同行,在孫將軍名震天下洗刷今日的恥辱之前,絕不回家。」
他是第一個並非因為父親人脈而投效的屬下,但這隨之而來的責任是怎麼回事……孫堅頗為無奈,但也只能點頭應下:「有德祖相助,何愁大事不成?」
「楊修參見主公,」楊家少年略顯誇張地施了一禮:「這便乘車撤離吧。」
————
錢塘江,孫家樓船。
由於即將抵達孫家的故居富春,孫家上下多少有些近鄉情怯,而周家人因為打算給兄弟的親戚留下好印象,也嚴肅了不少,至於大小喬,乾脆躲在艙室中不再出門,倒是喬玄老爺子開始對附近的環境指指點點,時而品評一二。
真正毫無影響的是諸葛一家,諸葛珪閒來無事開始向本地水手詢問附近的士族影響、農耕收成、商賈流轉之類的消息,似乎打算大幹一場,而諸葛瑾則不知從哪找來了一隻風水羅盤,時不時地對著岸邊比劃。
最後,則是因為年齡問題,無論做什麼都不會被當回事的諸葛亮和孫權——從高層掉下去另說。
最近幾天,或許是那首詩的緣故,孫權總覺得諸葛亮十分親切,沒事就纏著他,無論其是在撫琴、下棋還是讀書。
對此,吳蓉樂見其成,畢竟孫權由於其金髮碧眼的奇特外表,令同齡人望而祛步,也只有同胞妹妹孫尚香全不在意,如今多出一個朋友也算是好事。
「嗯,你真的會下棋嗎?」諸葛亮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