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
南瞻部洲,有岷氏部落附近。
該部落公然斥責夏王攻打末喜氏,以及之後為尋找逃走的妹喜,封閉國界大肆搜索的舉動,表示不再稱臣,也拒絕納貢。
不出意外地,被找不到妹喜正火冒三丈的夏王發兵攻打了。
此時,距離有岷氏部落尚遠的位置,關龍逢正在軍帳中向部下們重複已然實施過多次的進攻計劃。
要攻打一處部落,首先以步兵和路障封鎖該部落的進出要道,然後以輕騎在無路的荒野草地往來巡邏,中軍大帳則建設於此部落日常取水的水源附近,以車輛環繞組成營盤,最後喝令該部落投降。
對於一個人口比例正常的部落來說,青壯男子至多只有三到四成,而且別說妖怪,平日裡就算猛獸都不一定見過,見到夏王大軍這般猙獰陣仗,即使尚有膽氣反抗,戰力也會下降大半——畢竟不是隨便哪個部落都和夏王朝一樣,由於有眾多奴婢工作,可以隨便就拉出一支常備大軍的。
出於一時氣憤或者被人矇騙而決定公開斥責或停止給夏王朝貢,這很容易做到,但被夏王兵臨城下完全包圍,看清楚雙方差距之後,還能決定死拼到底者,可以說百中無一。
更何況,夏王一向只掠走一部分人口和財富,又不會把整個部落趕盡殺絕,在這種情況下部落首領還要下令全體部落成員與夏軍決一死戰的話,比起夏軍各方同時發動突襲把部落夷平,這首領被自己人綁了送出來的可能性更大。
但,如果是那種有預謀,有準備的反叛,就不是這種手段可以應對的了,他們往往會在夏軍抵達之前就建好營寨,借地利、牆垛和防禦工事進行堅守。
對他們來說,只要堅持到夏王攜帶的糧食吃光,不得不撤退,他們就算贏了,在夏王捲土重來之前,他們都不必進行朝貢。
這種事在之前數代夏王的執政期間都發生過,但唯有面對姒癸大王時,目前為止無一次成功,最接近成功的那次,便是之前末喜氏聯合三個部落進行的反叛,但最終還是不得不重新上供,並把他們部落最美麗的女子送來——雖然現在已經不知道逃去哪了。
原因無它,臨時徵召和訓練的民兵怎麼想都不可能是脫產訓練的精英正規軍的對手,但如果這種事真的發生了,夏王就會抄起他那對四百斤大銅錘親自上陣廝殺,莫說是人,即使是石質城牆,也不過是一錘子的事情。
當然,在那之前,關龍逢偏頭看了一眼自己掌中的青銅長刀——對方得有能敵得過他手中這八十二斤青龍刀的猛士才行,身為大將,如果不得不讓大王親自出手,那簡直是種恥辱。
作為夏朝武官之首,關龍逢並非是夏都本地之人,而是出身於一處偏僻關隘所屬的小部落。
那座關卡名叫「青龍關」,卻同四象之一沒有什麼關係,它取名「青龍」,乃是因為附近山中有巨型青色蚯蚓妖出沒。
它們雖名為妖,但除了體型龐大之外毫無特異之處,雖然不會主動傷人,但只是隨意在地下打洞就會讓田地荒廢,房倒屋塌,只有青龍關內一片狹小山谷才算安全,不肯背井離鄉者便在那裡組成了新的部落,由於「青龍」二字特指那些蚯蚓,故而部落中人皆以「關」為姓。
黑白交替,時光流轉,總有人無法忍受惡劣環境離去,也總有旅人經過和留下,演繹出各種或有趣或無聊的故事,而關龍逢的父母也是在此地相遇的。
在「關」中因青「龍」而相「逢」,關龍逢。
或許由於這個名字的緣故,關龍逢從小時起便非常厭惡關外的蚯蚓妖,不過同樣是因為它們的肆虐,關內部落的男子無法外出擴展部落,他們要麼選擇懶散度日,要麼選擇遠行不歸,這給了關龍逢招募和訓練他們,以及製造武器裝備的機會。
最終,在關龍逢二十四歲時,他率領青龍關中的諸多青壯全副武裝地向那些蚯蚓妖發動了攻擊,在付出了大半參戰人員的傷亡後,成功將肆虐青龍關多年的「青龍」們盡數斬除,並因此得到當時在位者,夏王姒發的賞識,並招其入朝為官,而他用慣的青銅大刀,則被敬畏地稱作「青龍刀」——雖然應該叫做「斬殺青龍之刀」就是。
由於過往經歷的緣故,他對於歷代夏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