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京師城到了傍晚間已經多了幾分涼意,難得的一場雨下來,雖然只是淅淅瀝瀝的一陣急雨,甚至連地面都未曾濕透,但還是讓人心情好上不少。
今年北地的旱情已經越發嚴重,讓人不由得擔心秋糧的收成。
「陝西那邊的旱情比北直隸還要嚴重許多,甘肅寧夏那邊除了沿河地勢低洼和有溝渠灌渠的地區,據說其他地方都幾近絕收,……」馮紫英陪著父親漫步在府後的小花園。
「哦?你的意思是西北四鎮將士之所以不願意接受裁撤也和陝西旱情有很大關係?糧價?」馮唐很敏銳,遼東沒這方面的問題,但是去了三邊,就不得不面對。
「嗯,糧價已經比去年這個時候上浮了兩成,這還是在京師通州張家灣碼頭上的批發價,在陝西那邊,應該已經漲了三成,……」馮紫英點點頭,「裁撤的軍士回家,遣散費不變,糧價卻已經漲了三成,到年底則可能翻倍,甚至更高,那不是相當於他們的遣散費減半甚至更少,誰會接受?換了是我,也絕不接受。」
馮唐臉色凝重,這是個問題,而且是個大問題。
大頭兵不傻。
西北四鎮兵員大多來自陝西行省,也就是說基本上都是在西北四鎮本地招募的營軍或者當地衛軍轉編而來,都知根知底,天旱糧價漲,這是亘古不變的道理,他們回去如何生活,一家子又如何過活?
在軍中不管如何,軍糧是必須要保證的,也就是說肚皮無虞,可若是回去,連肚皮都無法填飽,他們怎麼可能願意回去?
而且在馮紫英看來,這回去之後,肚皮都吃不飽,面對孱弱的地方防禦,這些都在邊鎮上和蒙古人打生打死這麼多年的勁旅老卒,如果再有一二野心人士在其中推波助瀾,尤其是如果朝廷內部再出些什麼么蛾子,他們會不會生出一些不該有的想法?
馮唐自然還想不到那麼遙遠,但是馮紫英卻已經想到了,尤其是想到義忠親王和幾位皇子與永隆帝的身體狀況,還有江南士紳的野望,那真的是亂成一鍋粥,一旦爆發出來,野心家們恐怕都要紛紛登場了。
國人從來都是信奉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個道理的,大漢劉邦,大明朱元璋,不都是這樣麼,一朝魚躍化龍,誰不想去搏一把?
想到這裡,馮紫英越發覺得自己老爹恐怕要儘早去西北,而且要儘快盡最大努力避免西北四鎮在這個骨節眼兒上裁撤而引發動亂,起碼要想辦法拖過今年,觀察一下局面,再來做決定。
他判斷恐怕還要不到年底,只怕大周內部就要出亂子,到時候還需要不需要裁撤西北邊軍就未可知了,甚至需要重新擴編都不一定。
「紫英,我感覺你好像對今年下半年的朝局很擔心?不單單是西北那邊的問題吧?」馮唐背負雙手,漫聲道:「劉東暘我知道,野心勃勃,土文秀和許朝也都是桀驁不馴之輩,劉白川可用,……」
馮紫英訝然側首,遲疑了一下:「父親,劉白川……?」
當初寧夏叛亂,叛軍四大首領,劉東暘為首,其次就是劉白川,然後才是土文秀和許朝。
土文秀和許朝都是跟附劉東暘,與劉東暘關係密切,但是劉白川卻相當對獨立,而且在寧夏鎮中的威信不必劉東暘低多少,只不過劉東暘是分守副總兵,位置高於劉白川,所掌握的軍隊也比劉白川多。
劉白川本來就不太願意反叛,所以才在最後率先投降平叛大軍,導致劉東暘最後不得不接受朝廷的招安條件,出師西陲奪回被西海蒙古和蒙兀兒人控制下的沙州和哈密作為贖罪條件。
「嗯,劉白川是個可用之才,我原本以為我當時會接任三邊總督,屆時有意讓他出任固原鎮副總兵,沒想到朝廷卻讓我突兀地去了遼東,很多布局都來不及安排,……」
在自己獨子面前,馮唐就沒有什麼好遮掩的了,心中一些隱秘心思也抖落出來。
「我們這些當武將的,就像馬桶一樣隨時被朝廷丟來放去,今日大同,明日榆林,後日又是遼東,屁股沒坐熱,又讓你去寧夏,沒準兒再等兩年又讓你爹去宣府,誰能說得清楚?沒有幾個自己的人,你玩不轉。」
馮紫英心中沉重,這就是武將的心思,站在朝廷角度,自然是其心可誅,但是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