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了。」
韓軾起身,很不耐煩的走出門,直接掠過牛明明。
和不耐煩相反,潘燕和潘小妹這兩隻小尾巴跟在後面,又蹦又跳。
瓦龍村小學,位於瓦龍村的山尾,和村委會相鄰,嗯……說相鄰還不太恰當,準確來說學校就是從村委會小樓房裡分出去的一半。
其實吧,照實來說,也算不上什么小學,學生只有十七隻,全部都是村里和鄰村的熊孩子們。
最小的九歲,最大的十二歲,所以攏共也只有一個綜合班。
至於老師,只有一個,就是剛才王蕾在交代任務之時有提到的譚老師。
譚建華,人如其名,在為華夏建設,盡著自己那一點微不足道的力量,作為陝師大畢業的高材生,他畢業兩年後就下鄉來到瓦龍村教書,語數外體美音歷政地一手抓。
前蘇聯教育家瓦·阿·蘇霍姆林斯基有一本書叫《把整個心靈都獻給孩子》,對兒童教育而言是神作的書籍,裡面提到了這樣一句話:
如果老師只愛事業,那他會成為一個好教師。如果教師只像父母那樣愛學生,那他會比那種通曉課本,但既不愛事業,又不愛學生的教師好。如果教師既愛事業,又愛學生,那他是一個完美的教師。
譚建華就能夠稱得上完美的教師,在瓦龍村一呆就是五年時間,就住在學校,是把這裡當做了自己家。
這五年裡修修補補,然後背學生去鎮上看病這些事情就不說了,光說他的工資,基本上都補貼到韓軾眼前這間學校裡面去了。
「雖然現如今社會學校只為錢,老師變成了老闆,學生變成了學徒,父母變成了atm機,但也從來不缺少譚建華這種老師。」
雖然在韓軾眼前的瓦龍村小學無比破舊,矮矮的低洼房,操場就是一個大地壩,就連門口,掛著的木板,上書「瓦龍村小學」,也明顯有缺口。
但一點,破爛不等於髒亂差,相反瓦龍村小學被打掃得很乾淨,所有東西都有條不紊的擺放著,真的只是硬體條件太差了。
「學生們已經在教室里等著了。」王蕾提醒道:「今天你要教的課是歷史課。」
韓軾推門進入,潘燕和潘小妹從兩側也鑽了進去,他看到了裡面穿著雖然老土,但臉上卻洋溢著笑容的學生們。
只有一個老師,肯定學生們不管年紀,都是在一個班裡的,所以也有了綜合班的由來。
黑板是那種最老久的,用黑油漆刷上一層的形式,一個跟潘燕家裡差不多的木桌當老師放粉筆和教材這些東西的講桌,二十張整整齊齊排列的課桌,牆上很有心的貼著一看就是孩子們畫的想像力豐富的畫,還真有個教室的樣子。
「老師好。」
看見韓軾進來了,全部同學同時起身問好。
「嗯,坐下。」韓軾沒有回好,只是叫他們坐下,旋即扭頭道:「你們找個座位坐下。」
潘燕和潘小妹事實上一進教室就已經找到空位了,韓軾一發話,自然屁顛屁顛的就下去坐下了。
韓軾在翻教材,小學五年級的歷史教材,這本書是譚老師的教材書,一翻開裡面密密麻麻的都是注釋,這種大小合在一起教的綜合班,進度肯定是不同的,就像你總不能要求最小的八歲小姑娘掌握方程吧。
將一本書以及註解,韓軾用很快的速度在腦子裡面過了一遍,最終在最末頁,找到了譚老師的進度備註。
[王秋,自習畫畫,暫時不用教導歷史課程]
[趙根,勉強才能跟上進度,所以要更通俗易懂的講解一遍]
[馮佳佳,預習明天語文或者是數學、英語的功課,課堂上內容已經學過。]
[魯鑫,學習能力很強,提前預習過課文,上課能夠抽答效驗。]
……
「導演這的沒問題吧,怎麼一直不說話。」編導問。
「沒問題的,韓軾就算功課再差,也是高中生,教小學的內容肯定是沒問題的,跟何況只是歷史,有教材。」導演如此說。
又過了兩分鐘,韓軾依舊沒說話,低頭看著教材,他是能能一目十行,但那也是在字能看懂的情況下。
第13章 小老師韓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