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到攻擊,鎖定了攻擊者的方位,在約翰·薩爾的示意下,殲星者毫不客氣的還以顏色。
對於殲星者的火力,早在剛才的簡單交火中,機械文明一方就已經收集到了一些初步情報,並做出了調整,給己方的主火力艦周遭,配置了更多的護衛艦和先鋒艦。
一輪開火過後,多艘a級先鋒艦就立馬用艦身封死了攻擊彈道,同一時間,護衛艦亦是撐開了大型的強化力場盾,將主火力艦和先鋒艦,全部保護了進去。
通過多艘星艦的組合,形成了一個強化防禦的區域。
在這種多重保護之下,彗星炮想要擊毀他們機械文明的主火力艦,依照順序,得先後打爆『護衛艦的強化力場盾』、『先鋒艦的力場盾』、『先鋒艦的艦體』、『護衛艦的艦體』、『主火力艦的力場盾』,最後才能打到主火力艦的艦體之上。
萬界文明一方的彗星炮殺傷力雖強,但在機械文明一方,直接拉了己方的先鋒艦和護衛艦來給主火力艦當替死鬼的前提下,他們想要威脅到機械文明一方主火力艦的難度,也是直線上升。
當然,類似的防禦方式,他們萬界文明這邊,其實也是這麼幹的。
所以在這一點上,大家也是半斤八兩,誰也別鄙視誰。
在這個過程中,殲星者並沒有直接和他們萬界文明的主力大軍湊到一起,而是一邊後撤,一邊調整方位,慢慢轉移到了另外一側,十分張狂的獨自占著一片虛空,朝著機械文明大軍這邊開火。
這看似簡單的一個移動站位,卻是在與機械文明的實戰中,展現出了非常不錯的效果。
在與己方大軍互為犄角,鋪開扇形陣型,從兩側集火機械文明追兵的同時,亦是迫使機械文明一方沒辦法將所有火力集中在一塊區域。
對方如果想要同時攻擊殲星者和他們萬界文明的主力大軍,那麼己方火力,就必然是得分散開來。
反之,如果選擇集火攻擊其中一方,或者說用絕大部分火力集中攻擊其中一方,那麼另一方就能得到一個堪稱安逸的輸出環境,到時候能夠爆發出來的輸出火力,必定是驚人的。
在這種遭到敵方追擊,且戰且退,互相拉扯的局勢之下,這個布局所能帶來的優勢,是非常明顯的。
但真要說起來,實際上也不是誰都能用的,需要有足夠的硬實力來進行支撐才行。
如果將殲星者換成一支普通部隊,那依照機械文明大軍的火力,完全可以拼著幾輪爆發,強行幹掉其中一邊,以逐個擊破的方式來破掉這個局。
而正是因為作為追兵的機械文明大軍,在短時間內,既干不掉殲星者,也干不掉他們萬界文明的主力大軍,所以才能迫使對方形成這樣一個局面。
現階段,萬界文明一方的戰術,無疑是完全圍繞著主火力艦隊和殲星者在打的。
機械文明一方亦是如此。
但不同之處在於,在這個過程中,機械文明一方還展現出了極強的前壓勢頭。
萬界文明一方,雖然一直在往後撤,但機動力的差距,註定了他們雙方之間的距離會被不斷拉近。
在拉近到一定距離之後,一直在等待著時機的萬界文明一方的魔導艦隊,一系列次級主炮率先開火。
同一時間,殲星者上五萬座熱核能量炮亦是開始爆發火力,交織成驚人的火力網,直接朝著追擊上來的機械文明大軍席捲過去。
這一手可算不上什麼奇招,而是在追擊戰中必然會發生的事情。
但即使是在機械文明的天體計算機早就計算到了這一步的情況下,面對這種級別的火力爆發,其實也沒有什麼太好的應對方式。
提前疏散開來的陣型,配合上輸出功率全開的戰艦級力場盾,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了他們的損失,隨後毫不猶豫的發起了反擊。
這一刻,伴隨著雙方艦隊中火力艦的徹底開打,兩邊的損失數字,亦是開始持續攀升。
在這個過程中,本身火力,直接能夠媲美一支大軍的殲星者,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畢竟按照機械文明的原計劃,在這個雙方艦隊展開正面交火的階段里,在艦隊規模上,占據著明顯優勢的他們
第3922章、扇形犄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