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速中文網 > 軍事小說 > 新順1730 > 第四十章 商人招恨

第四十章 商人招恨

    第二日中午,劉鈺又來到了距離高知城僅有一河之隔的那座小山上,陸戰隊已經在這裡構築了簡單的陣地。

    數百份抄寫後的文章,正在往熱氣球上裝,升到高空,要趁著午時從海上方向吹來的風,把這些傳單扔到高知城的城下町中。

    那裡,才是識字人口比例最高的地方。

    雪花板的傳單隨風飄舞的同時,在浦戸城周邊的村鎮中,憑著通譯們到處宣傳那份檄文告示,已經有四個識字且有志向的人,豁出了將來的性命,加入到了劉鈺的宣傳鼓動當中。

    他們是真的相信仁義的,也是真的有救萬民於水火之心的。

    但人還是太少。

    飄在海上的軍艦也徵調了大量的高素質軍官生,大量的實習艦長、實習軍官全都上岸,只留下的標準配置的艦隊船員。

    他們按照流程,正在各個村子燒毀一些貢賦表單、懲罰那些過手剋扣的村頭,這是三個矛盾的中的一個。

    領主、連接領主和農民的村頭,還有一個矛盾點在高知城的城下町中,那才是真正可能引爆農民情緒的引線。

    一國一城制下,土佐藩只有一座高知城。高知城不大,就是個城堡,城是城、市是市,城在小山上、市在城之近。

    武士們名義上對土地有所有權,但沒有使用權,也不准住在村子裡,只能聚集住在城下町。

    商人們也很少住在村子裡,偶爾有一些在村子裡的商人,都是小商販,那是屬於民憤不大可以團結團結的。

    真正能夠引爆農民情緒的,是居住在城下町的一些高利貸商人。

    按照大順的說法,其實叫地主鄉紳更適合一些。

    純粹的封建制,沒有鄉紳。

    土地不能買賣,領主將土地分給農夫,農夫按照土地納貢給領主,這是理論模型。

    如果只是這樣,理論上農夫只能恨領主壓榨的太狠、恨一下村子裡負責徵稅的村頭剋扣。


    然而,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參覲交代制度的實行、農兵分離制下導致出現了一個純粹的消費階層,導致日本出現了一個畸形的統一市場,純粹的封建制已經慢慢瓦解。

    而幕府之前的一些政策,又加劇了這種瓦解。

    在劉鈺送地瓜以走私的那場大災荒之前,幕府的財政就已經出現了困難。

    為此幕府甚至停掉了參覲交代制,換取一萬石的石高給幕府上繳一百石大米,以渡過嚴重的財政危機。

    可參覲交代制度,是削弱外樣大名的重要政策,幕府心裡也清楚這麼做是飲鴆止渴,所以還得想別的辦法。

    封建領主財政出了困難,商人就會發笑,不管東方西方,都是一樣的。

    而為了度過財政危機,幕府又不得不同意開發新田,鼓勵商人參與投資開墾。

    開發新田,需要資本。

    有資本的商人墾田,如果無利可圖不會去干,所以幕府允許租賃制,對土地買賣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自己瓦解自己的統治基礎份地制。

    劉鈺對純粹的封建制怎麼造反,不是很熟悉——這是大順的一些人為了防止土地兼併所一直幻想的變種井田制,土地不能買賣,貢賦徵收,供養士階層。

    但感謝幕府的改革,他在日本的農村終於找到了大順農村的感覺,尤其是兼併土地的套路,熟悉無比。

    商人放高利貸,農民窮的整天啃蘿蔔,借錢只能以地抵押。理論上不准土地買賣,可現實很難監管。

    幾年前的那場大饑荒中,還不起高利貸,很多人以很低的價格將土地質押給商人。

    幕府政體之下,理論上不允許有鄉紳地主,可這些放貸的商人只是披著商人皮的地主。

    原本是領主、農民的二元關係,中間商也就是那些村子裡的頭面人物,多收一點,過手的時候多拿一點。

    現在則成為了領主、商人地主、農民的三元關係。

    理論上的公四民六之外,幕府既然承認了商人可以租佃土地,那麼也就在法令上做出了規定,商人地主可以收取百分之十五的地租,這是合法的。

    可就像是大順規定了高利貸的最高利息一樣,



第四十章 商人招恨  
望舒慕羲和推薦:  
隨機推薦:  吞噬古帝  誅天劫  鄉村小術士  做局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

搜"新順1730"
360搜"新順1730"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