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大順特化後的戰鬥工兵,在圍攻喬治堡的戰鬥中讓英國東印度公司和孟加拉人大吃一驚一樣。
這些軍改戰術體系特化後的南洋殖民地軍團,也很快給做出了錯誤決定、沒有轉身跑路的賈法爾,露了叫其瞠目結舌的一手。
左翼戰鬥打響之後,之前行軍如同王八、擺陣直接龜縮的大順軍,像是之前半睡半醒之間忽然被人往嘴裡塞了一勺芥末一樣,一下子甦醒過來了。
傳令兵毫不吝惜馬力在各個營隊之間飛竄, 將參謀部整合後的命令,快速傳遞出去。
右翼的步兵,直接以縱隊衝擊的方式,快速朝著對面孱弱的孟加拉步兵的陣地發起進攻。
跟隨在右翼的婆羅洲軍鎮的募兵營,則完全取代了騎兵的作用,以行軍縱隊的方式, 朝著孟加拉步兵的側翼穿插。
四個營的騎兵, 除了一個營作為預備隊外,其餘三個營,全部機動起來。
從戰鬥的左翼後方,快速機動,去抄賈法爾騎兵的後路,或者在其側翼發動衝擊。
中間的一個馬六甲軍鎮的募兵連,斜向向右支援左側的戰鬥。另一個募兵連作為預備隊。
兩個精銳的戰鬥工兵,則以縱隊,直插英軍和孟加拉步兵的結合部。
這不是大軍團會戰的指揮手段,而是標準的三五千人規模分派任務各自達成指揮方式。
這種戰術的前提,一是確保對面的騎兵已經無力;二是確保每個營都能獨當一面,至少在一對一的情況下可以完全不輸。
從理論上講,這麼一搞,整個戰線被自己拆開, 到處都是漏洞。但理論上的漏洞,需要一支能執行撬開漏洞的精銳,至少能夠做到快速機動的步騎炮配合。
然而,顯然,對面並沒有這樣的能力。
前日的展開, 還是標準的烏龜殼。
而現在, 則如同一團炸開的煙花。
直到這一刻,大順這些年軍改特化後真正的優勢,才體現出來。
左翼步兵和騎兵的纏鬥還在繼續。
右翼的婆羅洲軍鎮募兵營,按照標準的連縱隊機動陣型,以一種此前歐洲戰場上前所未見的行軍速度,迅速插到了孟加拉步兵的側翼。
其正面的抽丁府兵,則以標準的營縱隊戰術,開始推進。
一個營在前面展開橫隊。
散兵在各個連隊之前。
展開橫隊的營的兩翼後面,跟著直接列層縱隊的其餘四個營。
這種戰術的優點,是此時的連隊火力是個扇形,所以排成營縱隊突擊,可以減少敵方步兵的阻礙。
依靠前排展開的營橫隊幾次火力齊射,側翼縱深展開的營即可直接發起進攻,撕碎對方的防線。
缺點當然有。
比如會被對方的優勢火炮穿糖葫蘆。
問題是,對方沒有優勢炮兵,大順這邊的炮兵絕對優勢。
而且孟加拉步兵用的是火繩槍,其正面的火力密度, 更差。大順一個標準的旅級縱隊也就是一個營橫隊,配四個或者六個營縱隊其營橫隊正面所承受的火繩槍火力,也就相當於一個燧發槍連。
一千人的火繩槍橫隊, 和一千人的燧發槍橫隊,是不一樣長的。
而同樣的三千人,以橫隊推進,和以營縱隊推進的速度,也是完全不同的。
這也算是大順軍改的一種特化思路:即凡是我能打到的地方,那麼我的炮兵一定占據優勢。不管是西北、川西、南洋,亦或者殖民地、日本、朝鮮、琉球、安南、緬甸……不存在我能維持海軍投送的地方,我的大炮會比別人少這種情況。
因為除了西北川南這些邊疆區,但凡海軍能投送,那麼一定有制海權。有制海權卻沒有炮兵優勢的周邊可能的戰爭熱點地區,並不存在。而西北川南這樣海軍無法控制的地方,大炮也肯定比對方堆得多,因為對方造不起大炮。
故而在這種特化考慮下,其實有缺點的縱隊戰術,成為大順在會戰中最喜歡的進攻方式。
簡言之:炮兵優勢、機動至上、陣型轉換至上、重視最多旅團規模的戰術配合。
線列兵對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