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速中文網 > 科幻小說 > 日月永在 > 第二百零八章:兩件事(上)

第二百零八章:兩件事(上)

    雖然心中對於智慧財產權很是看重,但是朱允炆還沒有打算在這個時候就推動智慧財產權的相關立法,天底下的老百姓對《大誥》和《大明律》都沒整明白呢,法律觀念這個玩意跟現在的大明根本沒有什麼關聯性。

    將來再說吧,倒是可以搞個手抄草版送到台灣去,雖然可能一百年之內都不太可能打一次有關的官司。

    這就跟朱允炆送到台灣去試行的他自己操刀修改潤色的《新大明律》一樣,台灣眼下的政治價值就是大明的試驗田。

    他朱允炆眼下最重要的還是國內這一攤子基本盤。

    六月的大朝會,除了比過往的朝會要悶熱許多之外,便是這氣氛令人頗有些心旌神搖。

    「聆聖訓。」

    高亢的尖細嗓音自雙喜口中喊出,滿朝百官向著朱允炆的方向躬著的身子便又下沉了兩分。

    滿意的看了看自己一嗓子下去的震懾力,雙喜這才低眉順目的後退幾步。

    「朕的事不多,兩件。」

    大朝會的規矩朱允炆定下的就是不說廢話,有事說事,別一張嘴先扯一圈古記典籍的玩意,作為提倡人,他說起正事來更是直觀明了。

    「第一件事,戶部山東清吏司的郎中來了沒有?」

    話音落下,班列中便走出一人,俯身候命。

    「一個月過去了,朕讓你們的人去山東丈量的孟、曾、顏三家的田畝數量弄明白了沒有?」

    「回陛下,一應田產之數具悉勘合之上。」

    這名歲數不大的郎中取出隨身攜帶的奏本遞呈給了御階下站候著的宦官,後者接過後轉呈到朱允炆的御案之上。

    當然,這份奏本朱允炆早就看過了,戶部山東清吏司的官吏在五月底回京之後,一應三家的數目戶部就核算了一遍,隨後夏元吉就入了宮,拿到朝會上來說,一是要走官方過場,二一個也是要曉諭非戶部的官員知悉。

    「孟、曾、顏三家合計田畝數五萬八千六百畝,自洪武元年至今三十五年,其應繳糧稅數目應一次性繳納總計二十三萬七千三百二十石,依太祖洪武年糧長制,因三家無需繳糧而免了山東糧長補繳糧額不足的數目,三十五年內的虧支合計七萬八千四百石,總和三十一萬五千七百二十石。」

    三十萬石!

    這個數字朱允炆是心裡有數所以不做反應,但是百官卻都齊齊吃了一驚。

    三大家,拿得出這筆錢嗎?

    短短三十五年的功夫,三大家真的能差了國庫這麼多的虧損嗎?

    當然不可能!

    最簡單一點,這個數字之中,除了後半部分的糧長制虧支是明確的數字,因為每一年的山東缺額部分都會免除掉三大家所在府那個糧長的虧支,不會讓他為三大家買單,那麼每一年都會有詳細的記錄,一合計就足夠出來。

    但是前半部分那就是胡扯了。

    丈量三大家的土地是今朝才做的事,繳糧的標準也是按照今朝的數目來定的三十五年總額,關鍵是三大家之前那些年,哪裡有那麼多的土地啊!


    人家洪武前期說不準才只有三五百畝地,卻要繳五萬畝的糧稅。

    說句不好聽的,總產值還沒有糧稅高呢。

    這就是朱允炆擺了明的坑他三大家了,戶部丈量的時候,三大家不是沒有拿當年的田契來說事,來證明他們家每年的土地數額,關鍵是戶部不認啊。

    皇帝金口玉言的說過了,以你今朝的田產數來定三十五年的總合,有冤的話,夠種去找皇帝伸去,我們戶部只管量,丈量完之後給你們報一個總數,你們就可以按照這個數老實繳納了,少一兩糧食都不行!

    雖然說三十萬石糧食換算下來不過十幾萬兩,但三大家也不是老孔家那般,他們又不養土匪,這些年的家底子就算也有不少,也架不住一下拿出這麼多來。

    榨乾不至於,也掏的七七八八,讓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

    「都聽到了吧。」

    看著一大群人的面色都頗為震撼,朱允炆漠然道:「不過三個人家,三十五年就虧了國庫幾十萬石的糧稅,全天下還有多少不繳糧的,匯總起來,又該是一筆多大的數字,這筆數字朕心裡沒數,眾卿家心裡有數嗎?」

    所有人的眼皮都猛然跳動起來。

    洪武年,胡惟庸定了免稅田制度,規定自秀才、舉人、貢生、稟生各級功名學子的免稅田數量,又規定了官府職俸田的數量,自一品往下至地方縣衙官吏的免稅數,這個規矩參考了隋唐和兩宋的一些數據。

    士子近千年不納糧嚴格來說是不對的,因為都有明確的記載,只有不超過封頂的限制才可以不納糧,一旦超過還是要繳納的。

    當然,這個制度是隋朝時定下的草版,唐朝時開始施行。

    隋以前的兩晉時期士子才是真的不納糧,因為九品中正制從骨子裡就是政治妥協,國家的主人從來不是司馬皇室。

    隋煬帝楊廣廢了舉薦權就弄得他自己焦頭爛額,哪裡還有精力推行世家繳糧。

    唐朝時的職俸田制度中宗時期推行,至玄宗安史之亂後廢止,因為地方節度尾大不掉,加上馬嵬坡皇權掃地,又緊跟著朋黨之爭,限制士階級繳糧就成了一紙空文,誰還拿這政策當回事?

    兩宋時期的職俸田制度從建國到亡國一直都在施行,就是一粒糧食都沒有收上去過,原因的話大家都懂。

    與士大夫共天下嘛。

    老趙家對這一塊看的很開,任由地方欺上瞞下想怎麼搞怎麼搞,職俸田定了兩百畝的封頂,地方屯到三千畝也裝看不見、聽不到。

    皇權就壓根沒出過開封和臨安。

    王安石還沒開始變法呢,宋神宗就差點被士大夫集團掀翻皇位,那還不趕緊嚇得推行祖制,也就是粉飾太平,裝傻充愣。

    一年地方上能出幾十次規模不大不小的起義,也從側面反映了所謂的職俸田制度的糜爛腐敗。

    而太祖立國大明的免稅田制度明初用不上、明中沒有用、明後就完全是笑話了。

    明初期,有學問的人很少,空印案時期,太祖不得不從地方按照舉薦走訪的方式來選拔中央幹部,很多的秀才舉人直接進入中樞為官,誰也不知道天上哪片雲彩有雨,地方的縣官誰還會派官差去找那些秀才、舉人公的收稅。

    被朱允炆以反詩案坐罪斬首的前禮部尚書鄭沂,他當官前在老家教書,素有才名、清名,被太祖察,招至御前奏對。

    太祖很滿意,第二天鄭沂直接做了禮部尚書。

    解縉修明實錄太祖實錄,朱允炆看到這一段也是傻眼。

    一部尚書



  
煌煌華夏推薦:  楚書,太祖皇帝本紀  大明太師  首輔  
隨機推薦:  lpl的東京女外援  萬神主宰  太宗皇帝成長計劃  我怎麼又火了  吞噬星空:源星歸來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

搜"日月永在"
360搜"日月永在"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