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國家,往小了說,誰都想當土霸王,寧為雞頭不為鳳尾嘛。
「沒錯,朕就是基於這個考量,所以才要喊你們來一同商量這《建文大典》的編修工作該怎麼寫。」
朱允炆不住頷首,而後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朕打算,將這《建文大典》分門別類,設人文、政治、經濟、青史、律法、文數、運動等幾大類。」
四人埋頭開始在各自的小本本上抄記,耳邊聽著朱允炆的不住念叨。
「每一個大類要收集自先夏商時期就開始有文字記載的,我中原與周邊國家的所有事情,將其分門別類的歸置在一起。
比如人文,在這個大類中要包括各地方的風土人情、各民族的文化習俗、百姓日常的一些生活常識、以及除我大明以外的各國國情。
記述下這些事情的目的,是為了讓將來沒有一個新的官員都有一定的知識儲備,讓他們到一個新的地方後,懂得如何了解並尊重地方的文化差異,聰明的,更會利用這些知識來穩固管理或者說統治。
政治,這個大類朕的想法是包括時事、朝廷的施政綱領、朕和內閣一些發表在求是報上的思想論調。
學這個知識的目的,是為了讓那些基層的官員胥吏能夠在思想上跟朕與內閣保持高度的一致,不能任由他們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以免施政跑偏。
經濟的話,這一塊大類暫時不要觸動太深,朕還在構思,就簡單的先提兩句,比如商業可以富國富民,要鼓勵民間商業行為勇於改革開放,其他的一些論調暫時控制一下。
青史,自夏商時期至今朝,這一塊是最好收錄和整理的,就將我華夏幾千年下來的各朝隨著時間線的推移都記下來,包括除我大明以外,咱們那些鄰居撮爾小國的發展,有文字記述的也給記下來。
古人云,以史為鑑,可以知興衰。讓他們多學學史書,方便他們知道什麼事該做,什麼事不該做。
律法就比較重要了,除我大明現行法律以外,自法誕生之前的禮開始,到今朝所有跟禮、法、信有關的內容都記述上去,包括隋唐、兩宋時期官修整理收錄的律法文書選集都要一字不落的收錄起來。
至於文數,即文學與數學,文學不用多說,只提數學這一項。
朕看了一下早前兩宋和逆元時期,我中原的數學進步,包括朕研究推行的現在替代文字流通於市場使用的『大明數字』,這些都要記錄進去。
而最重要的,便是沈括當年的那本《夢溪筆談》,這本書不得了哇,說明咱們的先民對於數學、科技和工程(物理)、火藥(化學)、醫藥(生物)等各個領域都是有研究的,這些要全數細緻的收錄整理起來。
至於運動分析這一類的話。」
朱允炆掃視殿內,良久才鄭重其事的開口,頓時讓所有人大吃一驚。
「即自陳勝吳廣起義開始,到太祖的《諭中原檄》,幾千年來大小起義、造反、復國、北伐等所有不管打著什麼旗號,最終目的都是為了獲取政治權利的行為,你們稱之為造反,在這裡,朕給他取了一個新的名字,叫做革命運動。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不是做文章,不是繪畫繡花,不能那樣雅致,那樣從容不迫,「文質彬彬」,那樣「溫良恭儉讓」。革命就是暴動,是一個階級推翻另一個階級的通過武力和流血殺人的行動。
自陳勝吳廣喊出的那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就是我中原歷史上第一句革命口號,他們要革秦朝的命,而張角的黃巾之亂革的大漢朝的命,同樣,太祖高皇帝北伐,革的是暴元的命,沒什麼見不得光,張不開口的,事實就是事實,你提與不提,它都在這。」
乾清宮裡一片死寂,內閣四人都瞪大了眼睛,不可置信的看著朱允炆。
頭一回聽說有皇帝要將這青史上起義造反的事還收錄整理起來,甚至教給天下人的,這算什麼騷操作?
教天下人怎麼造反嗎?
又或者,像皇帝口中,教天下人如何革大明朝的命?
「陛下,萬萬不可啊。」
楊士奇率先拜倒,連連苦勸:「焉有為叛亂者著書立傳之理?如此一來,國將不國啊。」
第二百四十三章:編修《建文大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