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昊聞聽猛然一驚,心頭念頭登時跑個精光,撇下書本急忙跑過去,果然見從觀察孔伸進去的一根鋼鑿子的頭部開始熔化了!
為了能夠相對準確的了解到這反射爐的爐溫,張昊想出了用各種不同熔點的金屬來標示的方法,儘管有些精確數據記不大清楚了,大體還是知道的。純銀或者銅製品的熔點都在一千度左近,而鑄鐵則在一千兩百度左右,摺疊鍛打滲碳鋼熔化,則表示溫度達到一千三百度以上!
這也是一項很嚴峻的考驗!只有頂住了一千三百度以上的高溫燒灼而不壞,這爐子和坩堝才能算合格,而其中的混合冶煉原料才能充分熔融成鐵水,炒煉才能成功!
張昊手中沒有用來標示一千三百度的參照物,所能找到的最好的東西也只有來自高家寨的產品,那些用灌鋼法製造成偽鋼,又經過反覆鍛打而成低碳鋼的工具,比如這把用來表示高溫的鑿子就是其一,投入的成本不可謂不小!
能夠將爐溫達到一千兩百度以內,就可以冶煉出塊煉鐵,以之反覆加熱鍛打而成鋼。能達到這樣的結果,其實張昊已經算成功了,但他並不打算接受這樣的結果,因為這不是他想要的。
煉製海綿鐵或者塊煉鐵,正是西方世界乃至日本在漫長的歷史時期內常用的手段。只不過這種冶金技術非常麻煩,耗費人力物力和時間都太長,產量一直上不去。在中國的高溫高爐鑄鐵技術傳入之前,他們連農具都造不好,因此也導致了整個西方世界在農業生產技術和效率上的極大落後,甚至有人基於此判斷,東西方兩大文明形成的原因之一,就是在冶鐵技術上的分野。這種說法不能不說有一定的道理,因為中國早在先秦時期就已經開始了高溫鑄鐵製造,甚至還早早搞出了可鍛鑄鐵這一划時代的產物,到了西漢就基本拋棄了塊煉鐵技術,改為生鐵炒鐵、百鍊造鋼了。
從某種意義上說,正是由於東方鑄鐵技術的傳入才真正推動了西方文明快速發展,從那之後,西方世界利用鑄鐵農具大幅度提高生產效率,並迅速進入火器時代,各種新式煉鐵廠和鑄炮工廠如雨後春筍般紛紛崛起,在短短數百年間就超過了啟蒙者東方,到了明朝後期,更是在鑄炮技術上後來居上,以至於大明朝不得不出錢購買他們的先進武器以仿造,雖說像「弗郎機」這樣的武器在中國人的聰明智慧改造下甚至青出於藍,然而在鑄造超過兩千斤的大型長身管火炮上面,差距仍是非常明顯的。
作為一種擺明了是落後產物的冶金技術,張昊怎麼可能接受和利用呢?也只有後世一些腦袋壞了的人才會將塊煉鐵和海綿鐵捧著當寶物,信誓旦旦的聲稱中國人搞鑄鐵是歷史的巨大落後,而對西方世界因為鑄鐵技術帶來的巨大變化視而不見。
張昊想要的,是能夠煉出高溫鐵水的煉爐,也就是能夠一次煉出生鐵,這就要求這座反射爐的爐溫必須要超過1300度,才有保證。在沒有石墨坩堝的簡陋條件下,他無力可借,只能以這樣的手段來儘量靠攏了!
鼓風又持續了將近一個時辰之後,張昊判斷爐溫基本已經達到頂點,當即放緩送風,然後讓邱和尚這身大力不虧的主將用鐵棍在地坑鍋中用力攪動,將一塊塊鐵渣攪成團撈出來放在一旁,下面的鐵水粘稠的幾乎攪不動,張昊知道自己犯了個錯誤---脫碳過度了!他初期不該加太多脫碳劑!
隨著鐵水純度的提高和含碳量的降低,其熔點越來越高,純鐵的熔點高達1535度,幾乎達到了這座土造反射爐的極限,加上打開爐門攪拌造成的溫度降低,含碳量太低的鐵水不凝固才怪!
「怎麼辦?直接出熟鐵,還是再增碳成鋼?」張昊心中念頭一轉,迅速下了決定,還是見好就收的先儘可能取熟鐵吧!以他目前的水平和條件,根本不可能很好的判斷並且控制鐵水中的碳含量,要想直接煉出各種鋼材不太現實,並且當前形勢下,還是熟鐵更符合他的當務之急需要,反正這些熟鐵只要再次滲碳處理也能成鋼!
「出鐵!」
一團團粘稠的鐵水從熔煉爐內取出,在燒硬的坩子土模具中壓成一塊塊鐵板或者鐵棒。這些來自四個人搜羅,再加上邱和尚幫忙不知道從哪裡弄來的那些廢舊鋼鐵,總數百十來斤的鐵料弄出來將近百分之八十,全部是相對純淨的熟鐵。
隨後,借著停止鼓風令爐溫降低的功夫
第十章第一爐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