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速中文網 > 軍事小說 > 明揚天下 > 第303章 以史為鑑

第303章 以史為鑑

    ******

    九江湖口的江面上,千帆雲集,牆櫓如山;大江南岸,連營十里,旌旗漫漫,人馬喧騰。

    秦牧這次東征,文臣謀士方面,匯集了司馬安、李源、何亮、喻大猷、顧君恩、吳晉錫、宋獻策、邵華等二十多人。

    武將方面,則有蒙軻、劉猛、蘇謹、袁宗第、霍勝、崔鋒、向連城、惠登相、金聲桓、郝搖旗、韓秀、狄中行、鄭四海、胡守亮、郭雲龍、侯昌等一大批將領。

    算上惠登相與金塊桓剛剛來投的六萬人馬,此次動用的總兵力達到了前所未有的22萬,對外號稱50萬。

    目前整個江西湖廣腹地留下駐守的兵力已不足5萬,可以說此戰幾乎把兵力抽空了;

    幸好此戰的目標是江南,有長江便捷的水道,後勤保障非常便捷,無須再徵調數十萬民夫運送糧草。

    而洪承疇的兵力大致相當,也在二十萬以上,只多不少。

    歷史有驚人的相似之處,不由得讓人聯想到了元末陳友諒與朱元璋的大戰,當時陳友諒也是自武昌東下,攻打朱元璋占領的金陵地區;

    而計算兵力陳友諒也比朱元璋要多,戰艦及武器裝備,朱元璋更難及陳友諒,但陳友諒最後卻敗了。

    前車可鑑,岸邊的大帳里,數十位文武匯聚於帳中,首先總結的就是陳友諒失敗的經驗教訓,以避免犯同樣的錯誤。

    喻大猷侃侃而談道:「..........陳友諒由上而下,占盡地利,兵力也是朱元璋兩倍以上,究其失敗的原因,至正二十年閏五月陳友諒第一次東征,利用其強大的水師,直指金陵。戰略上沒有問題,只是太過輕率大意,朱元璋讓陳友諒的舊友康茂才寫信向陳友諒詐降,陳友諒竟然輕信為真,以巨艦由大江深入較狹窄的新河,舍舟登岸,舍長用短,乃至此戰大敗。」

    秦牧聽得很認真,暗暗記下幾個關鍵詞:輕率、詐降、舍長用短、伏擊。


    接著是何亮說道:「至正二十三年二月,張士誠派兵圍攻小明王的最後據點安豐。小明王向朱元璋告急求援。安豐是金陵的屏障。救安豐即是保金陵,朱元璋於三月率兵渡江救援安豐。四月,陳友諒乘朱元璋主力救援安豐,江南空虛之機,以號稱60萬的水陸大軍於十一日圍攻洪都,即今天的南昌府;

    當時朱元璋在安豐,徐達在攻打廬州,金陵空虛,陳友諒的大軍沒有順江而下攻打金陵。而是轉入鄱陽湖圍攻南昌府,這是戰略上重大的失誤。

    若是陳友諒主力順流東下直攻金陵,則朱元璋將處於陳、張夾攻、進退失據的不利處境。但陳友諒主力轉攻堅固的南昌城,致使數十萬大軍局處於狹小地域。難以展開;

    且又沒有派兵扼守江湖要津,置後路於不顧。屯兵堅城之下,苦戰三月,師老兵疲。士氣低落。同時讓朱元璋有時間擊退張士誠,從容將徐達從廬州調回,終至陳友諒大敗。」

    其實就是普通人。事後分析起來跟諸葛亮都差不多。但作為當事者,在錯綜複雜的戰場上,往往一個很細小的因素,就會影響到主帥的決策;

    比如事後你覺得陳友諒很蠢,為什麼會轉去攻打南昌,而不直下金陵,而在當時,可能陳友諒是因為某些因素影響,才會作出這樣的決定。

    比如事前誰也沒料到南昌在幾十萬大軍猛攻下,能支撐三個月之久,誰也沒料到張志誠會敗得那麼快;

    站在陳友諒的角度,自己先拿下戰略要衝南昌,讓張士誠先和朱元璋先拼個兩敗俱傷,再直下金陵不是很好嗎?

    作為大軍主帥,必須有洞察細微的能力,根據戰場的每個細微的變化不斷作出正確的調整,才有可能取得勝利,絕不是事後諸葛亮站在一個超然的角度來分析的那麼簡單;

    事後分析,每一個因素都是必然的,明確的。

    而在事前,哪怕小到一場幾十人的局部戰爭,勝敗也是未知的;

    而這幾十人的局部之戰,卻有可能影響到整場大戰役的勝負。

    因此,不斷總結前人的經驗教訓,再怎麼仔細也不為過分,秦牧與眾將不厭其煩地分析陳友諒和朱元璋的得失,包括鄱陽湖大戰的詳細經過,都客觀地一一加以剖析,看看從中有哪些經驗值得借鑑,哪個教訓應該吸取。

    秦



第303章 以史為鑑  
何昊遠推薦:  山漸青  大宋巨星  步步驚唐  
隨機推薦:  劫天運  我在異界有座城  戰神狂飆  生生不滅  網遊之九轉輪迴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

搜"明揚天下"
360搜"明揚天下"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