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明太祖朱元璋親自為新上任的官員編寫的《到任須知》中,規定新官上任第一項任務是弄清「祀神若干?」並祭拜天地,為當地百姓祈求風調雨順。
正所謂國之大事,在祀在戎。春祈秋報二次祭祀向來被視作頭等大事,把這項任務放在到任的首位可以理解。
新官的第二項任務是:視察慰問養濟院孤老。歷朝多以孝治國,因此祭拜完天地,就要慰問老者,這也是符合曆代的治國理念的。
值得一提的是,朱元璋規定新官到任後的第三項任務,是要視察獄囚。
換而言之,司法刑獄之事,被放到了所有政務的前面。
在朱元璋看來,刑獄者死生所系,實為重事,故報祀神之次即須報知。本衙門見禁罪囚議擬已完若干?見問若干?其議擬已完者,雖系前官之事亦宜詳審決放,見問者到任尤宜究心。中間要知入禁年月久近、事體重輕。何者事證明白?何者取法涉疑?明白者即須歸結,涉疑者更宜詳審,期在事理獄平,不致冤抑。
生命是無價的,一但錯判人生死,再多的物質補償也難以彌補。
朱元璋這個農民出身的皇帝,非常清楚刑獄的重要性,以民為本的思想深植於朱玩璋▼長▼風▼文▼學,≡.︾x.ne□t的心目中。
不可否認,朱元璋非常狠,在位期間,把朝堂上的高官顯貴幾乎屠戮一空,但他對下層百姓,卻是真的好,比以往任何一個皇帝都好。
只是出於時代的局限,他雖然重視司法刑獄,但想出的辦法卻仍是治標不治本。
不管他再怎麼重視,司法審判權撐握在行政官員手上,而行政官員是層層管轄。下級對上級負責,上級對下級加以控制,在具體的司法審判中,沒有相應獨立的審判權力,受到行政上的強力掣肘。
打個比方,一個官員為了完成修水利的任務,便可以隨意侵吞百姓的田地、拆毀百姓的方子,而且幹得「大義凜然」,完全不用擔心觸犯法律。
有可什麼可擔心的呢,司法審判權就在他們手上呢。
總之。司法審判不能獨立出來,牽扯到了太多的現實利益,不管你再怎麼重視,也不可能讓司法變得公正,變得清明。
秦牧把司法審判權從行政體系中獨立出來,並規定上級司法部門也不得隨意干涉下級司法部門的司法審判過程。目的就是為了保持司法的獨立性。
為此,他可謂是處心積慮,費盡了心思,甚至不惜主動限制皇帝的權力。
在這方面。楊慎考慮得也非常多,他對秦牧說道:「陛下,司法要獨立於行政與立法之外,這是保證司法公正的必要手段。但誠如陛下所言。除了司法的中立性與獨立性之外,還有專業性。
陛下之前對醫院、以及縣丞、同知等各級司法官員培訓,也正是為了保障其專業性。但在臣看來,這遠遠不夠。
司法一但從行政系統完全分離出來。其專業性就將顯得更為重要。現在的司法權力與行政權捆綁,很多東西可以用行政命令掩蓋。一但司法從行政中分離出來,它不但不能再得到行政權的掩飾。而且司法部門的判決若不夠專業精準,立即就會遭到行政、立法、監察等體系的官員的質疑,同時也難以服眾。
所以,在沒有一支專業的司法隊伍之前,貿然把司法與行政分離,恐怕事情會適得其反,與陛下期望的結果大相徑庭。」…
楊慎的話很好理解,司法與行政捆綁時,司法公不公正可以用行政需要來掩飾,大家也不會覺得有什麼不對,縱有違背法律的行為,也可以托其名為國家需要。
一但分離出來,就不能找什麼國家需要的藉口了,一切按法律來辦事,國家需要你也不能隨意侵害普通百姓的權益,法律就是法律,它不再是行政的附屬品。
相反,司法會對行政形成強大的制約力,那麼,行政體系也不可能會給司法體系提供「掩護」,而且會儘可能的質疑司法,以儘可能的消除司法對行政的制約力。
要經得起各方質疑,司法體系本身就要足夠專業,讓人挑不出毛病來才行。
秦牧問道:「對此,楊卿有何建議?」
楊慎拱手為禮答道:「陛下,之前的法醫培訓,以及對地方上的司法官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