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之聲》的播出,不啻於在華語綜藝圈以及音樂圈投下一顆炸|彈。
在這樣一個眼球效應時代,任何一檔電視節目的走紅,追根溯源,就在於滿足了觀眾特定的文化需求。
《中華之聲》的亮點在哪裡?
顯然並不只是因為那些動聽的歌聲。
用徐子龍在策劃書的一句說:「《中華之聲》不是獨立的音符,而是音符後面一個個人。」
以「聲音」為原料,以「故事」為作料,賦予參賽選手充分的表達空間,讓我們在品味悅耳的歌曲的同時,也能傾聽背後那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這才是這個節目的精髓之所在。
當然,對於細節問題的特別關注,也是徐子龍在策劃書里、以及製作過程中一再強調的。
以「聲音」為特色的,卻用心良苦地設計「面孔」的出場,選手們緊張窒息、眉頭緊鎖也好,喜出望外、熱淚盈眶也罷,每一個表情,每一個動作,都會引發觀眾們強烈的心理共振。
為了做到這一點,徐子龍煞費苦心的「安排」每一個出場的選手……
沒錯,每一個最閃亮、最優秀、最有特點的選手,都是事先「內定」的。
為此,他不惜將《2002年的第一場雪》賣給章亞東,更不惜將《春天裡》白送給「山河兄弟」……
徐子龍始終深信,一個好的綜藝節目,就跟一部好的電視劇、電影一樣,都需要一個好的劇本,僅僅有一個創意是完全不夠的。
別說《中華之聲》這樣套路比較固定的節目,就是《跑男》、《爸爸去哪兒》這樣的節目,也都有著一定的劇本,導演會根據劇本安排每一個「爆點」。
如果你真的以為都是自由發揮,呵呵……
不出預料,《中華之聲》首播,反響一片大好。
……
……
「有多久沒有看到電視台的歌手選秀節目了呢?八年?還是十年?早已記不清具體的時間,記憶也早已深埋在腦海的深處。直到昨晚,適逢龍騰衛視《中華之聲》開播,才感覺這檔節目是在是太棒了!」——《娛樂周報》
「一檔好的娛樂節目,讓人們在欣賞的同時,既得到了感官的享受,也完成了文化藝術從內容到形式對人們精神的滋養。用不著居高臨下虛張形勢地渲染教化,事實永遠勝於雄辯;讓我知道,原來即使是在今天,選秀也可以選的如此公平透明健康;而聽一首好歌,也確實是美好的享受。」——《搜龍網》
「八年磨一劍來自新疆的傳奇歌手。」
「他也許是普通的,喝和你一樣的酒,走與你擦肩的路,但他擁有一副絕不普通的嗓半,有點狂野,有點滄桑,有點執著,有點……」
「人生的故事,有多少次的永不放棄與等待。情感的沉澱、傷口的癒合,全部融化於歌曲中,在歌曲中升華、留戀、刻內銘心。兩個辛苦勞作只為一餐溫飽的農民工兄弟,用他們最真摯的情感、最質樸的歌聲,向我們演繹了一個草根追逐的夢想,讓我們為他們鼓掌!」
電視、電台、網絡、報紙,鋪天蓋地的讚譽有加好評如潮。
《中華之聲》僅僅播出了第一期,就全民關注,大火特火!
……
坐在金英達的辦公室里,隱隱可以聽到拐角盡頭那一間節目組製作室里歡聲雷動,士氣高昂。
金英達鐵青著臉,微閉雙目,胸口不停的急劇起伏,好不容易才將憤懣的情緒壓制住,整理好思緒,仔細的思考他現在所面對的處境。
辦公室前,萬大年低垂著頭,一臉冷汗,戰戰兢兢的大氣都不敢喘。
他的腳下,是他連夜寫出來的針對《中華之聲》收拾不理想的報告,被金英達揉成一團,丟在地上。
最晚還興致勃勃的想要把那幾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傢伙挖個坑埋了,今早就發現非但挖不了坑、埋不了人,自己還被敲了一記犀利的悶棍……
辦公室里詭異的沉寂。
好半晌,金英達才沉聲問:「最終收視率是多少?」
萬大年頭垂得更低了:「部長,是1.9……」
金英達猛地睜開眼,肥厚的眼袋連著嘴角一陣抽動:「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