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早膳後,陸文景約好和劉嗣出去喝茶,這會兒時間還早,閒來無事,便捧著一本《大明律》翻看。
而趙芊柔仍舊繼續手頭的針線活,她要趕在入冬前為相公添兩件棉衣,這會兒就差最後收尾了。
「相公整天捧著這本《大明律》研讀,是想著做一個狀師麼?」趙芊柔不忘開玩笑說。
陸文景答道:
「讀書要有所用,在我看來,大明朝最有用的書,就是這本《大明律》。」
趙芊柔不經意道:
「《大明律》雖說是我大明的正宗法典,卻有兩大約束,相公不可深陷書本之中,反被其害。」
陸文景放下手頭的書,饒有興致:
「看來娘子是深藏不露啊,小生願洗耳恭聽,《大明律》到底有什麼約束?」
「我哪有指摘《大明律》的能耐,都是家父引據一個高人所言。」趙芊柔手中針線未停,緩緩道,「那高人言,《大明律》所約束的,唯有臣子和百姓,那九五之尊,金口玉言,皆奉為圭臬,有違明律者比比皆是,又言當下宦官猖獗,東西兩廠和內廠為禍朝堂,司禮監太監又有下傳聖上口諭之權,多有假天子之威,行不善之舉的嫌疑。有這兩大約束,《明律》難為天下公允。」
如此赤裸裸地批判《大明律》的局限性,這位高人的膽子可不小!
陸文景忍不住問:
「老岳丈認識的那位高人姓甚名誰?」
「聽家父稱呼他叫伯安先生,曾任刑部主事,正德元年因為得罪了劉公公,被貶到貴州龍場去了,有傳言說劉公公為了殺他,還暗中派去了錦衣衛,所幸伯安先生足智多謀,躲過追殺,安全抵達龍場,如今是何際遇,卻不得而知了。」
伯安...龍場...錦衣衛?
「那人是否姓王,名守仁?」陸文景脫口而出,頗有些興奮。
「好像是姓王,名字妾身卻記不得了,家父也很少提起。怎麼,相公也聽聞過這位高人?」
王守仁,字伯安,號陽明,後世稱其為陽明先生,乃是明朝時期最為傑出的思想家、軍事家和哲學家,心學集大成者,對於後世的影響巨大,更被封為和孔子齊名的聖人。
難能可貴的是,王守仁是個文武全才的人物,前期平定南贛和兩廣盜亂,又在正德十四年,主導宸濠之亂的平叛,活捉寧王與其同黨,押送到南京。
但這些都是後話,如今是正德四年,王守仁剛剛在龍場悟道,他那開掛的人生才剛剛開始。
而對於陸文景來說,是否能和這位心學大師相遇,也是個沒譜的事。
當下被朝廷革除功名,永不錄用,也許一輩子經商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陸文景笑道:
「讓娘子笑話了,我只是對他略有耳聞而已。話說回來,王伯安所指出的《大明律》的弊端確實存在,只要有人凌駕於國法之上,那這國法也就失去了它的作用。我認為,當初王先生被奸人陷害,發配到南荒之地,心中鬱悶,所以才有此言,卻並沒有指摘《大明律》的意思。」
趙芊柔聰慧之極,略微思考了一下,有些頓悟。
「妾身明白了,相公的意思是,《大明律》本身沒有任何毛病,有問題的,是執法的人...」
「娘子好聰明。」陸文景贊道,「不管多麼完美的律法,缺少公平公允的執法者,也只是一堆廢紙罷了,但你若不了解這《大明律》,又怎麼去爭取這一份公平呢?」
「相公所言甚有道理。」趙芊柔點頭同意。
「當下我陸家不願和劉瑾他們同流合污,乃至和閹黨結怨,往後少不了對簿公堂,多讀讀律法沒壞處。」
「看來,妾身也得多讀些書才好。」趙芊柔溫柔一笑,「相公,你過來,妾身比量一下,看看這棉衣合不合適...」
「哦。」
陸文景放下書,走到娘子身前,趙芊柔把快要完工的棉衣貼到他的上身,左右端詳了一陣,滿意地點點頭。
「大小挺合適的,就是不知道穿在身上怎麼樣。」
「眼看快要入冬,過些天就能穿上身了。可惜咱是個商賈之家,只能
第三十六章 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