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情況卻不可能給郭致遠太多時間去考慮,他越考慮得久,越顯得他心裡有鬼,最後郭致遠還是選擇相信歷史對於沈有容的記載,歷史或許不能完全公正全面地評價一個人,但是透過歷史的記載多少可以大致還原出一個人的性格輪廓,歷史上的沈有容並不是一個喜歡循規蹈矩的人,但可以看出他其實有很重的英雄情結,所以他才會在一次次地撂挑子以後又一次次地復出,利用沈有容的英雄情結讓他為自己所用,這或許是郭致遠唯一的機會!
想到這裡,郭致遠咬了咬牙,正色道:「沒錯,我攻打東蕃不僅僅是為了平叛,我要的是福建沿海長治久安!東蕃雖名義上為我大明領土,但實則從未納入朝廷的管轄範圍,以致於我福建內海常年海盜、倭寇橫行,沿海百姓深受其害,如能拿下東蕃,在其上駐軍,將其真正納入朝廷的管轄範圍,則東蕃、澎湖島與沈將軍的浯嶼水寨可連成一線,從此福建內海可保無憂!……」
沈有容皺了皺眉頭,正要說話,郭致遠卻像是知道他要說什麼似的,慷慨激昂地繼續道:「我知道朝廷不會同意在東蕃駐軍,沈將軍於萬曆三十年在海上大敗倭寇,收復東蕃,本是不世奇功,然朝廷對東蕃毫不重視,不但不為沈將軍敘功,反而險受其咎,沈將軍撤出東蕃後,東蕃也重被倭寇占領,將軍與麾下將士之心血皆付之東流!……」
這話倒是正說到沈有容的痛處了,當時沈有容大敗倭寇收復東蕃,班師返回福建,然而等待他的卻是「總府方索寶,而本將又復忌功」,要不是時任福建巡撫朱運昌幫他,沈有容恐怕還要被處分,而不久後,對沈有容有知遇之恩的朱運昌又不幸去世了,沈有容十分傷心,七次具文乞歸,只是新任巡撫徐學聚堅持不允才留了下來。
所以如今的沈有容對收復東蕃也是心灰意冷,嘆了一口氣道:「既然如此,郭大人又何必行此徒勞無功之舉呢?!……」
郭致遠等的就是沈有容這句話,用力一揮手道:「當今朝廷早已腐敗,朝中大臣只知勾心鬥角、結黨營私,尸位素餐的無能之輩身居高位,如沈將軍這等曠世將才卻不能升遷,至今仍是小小一把總,若是寄望於他們,我大明離亡國之日不遠矣!郭某雖官小位卑,卻也不屑與他們為伍,大丈夫有所不為有所必為!郭某自踏入仕途之日起,便已立誓要以天下興亡為己任,東蕃我志在必得,沈將軍若肯助我最好,若不肯助我,也望沈將軍為天下蒼生計,不要阻擾我攻打東蕃!……」
沈有容眼中精光一閃,郭致遠這話可以算大逆不道了,也展現出了郭致遠的野心,傳出去的話必然掀起軒然大波,他和郭致遠不過見過兩面,郭致遠卻這樣毫不避諱地在他面前直言朝廷腐敗,實在有些交淺言深了。
雖然沈有容從心裡是很認同郭致遠的話的,在郭致遠身上,沈有容仿佛看到了當年自己的影子,同樣是一腔熱血,同樣是一心報國,他何嘗不想收復東蕃,將東蕃真正納入朝廷的管轄範圍,但是多年的戎馬生涯告訴沈有容,事情絕不像郭致遠說的那麼簡單,一旦郭致遠占據東蕃,必然會成為眾矢之的,遭到朝廷各方勢力的全力打壓!
沈有容自己可是深深體會過官場鬥爭的殘酷和可怕的,一旦你捲入了官場的鬥爭,那便是萬劫不復,無論你立下多大的功勳,別人一句話就可以把你全部抹殺,就連他最敬仰的戚帥(戚繼光)最後也不落了個鬱鬱而終的下場嗎?
想到這裡,沈有容就想要敲打郭致遠兩句,這時一旁的陳第卻突然猛地站了起來,對郭致遠豎起大拇指道:「好一個大丈夫有所不為有所必為!朝中若是多幾個郭大人這樣的棟樑之才,又何至於此!老朽雖已老弱無力,若是郭大人不棄,老朽願隨郭大人出征,攻打東蕃!……」
陳第雖然年紀不小,但是身子骨卻是硬朗得很,歷史上他可是活到了七十七歲,在這個時代算是難得的高壽了,而且陳第文武雙全,對東蕃情況也十分了解,有他相助,對郭致遠攻略東蕃自是大有幫助,更重要的是以陳第和沈有容的關係,說服沈有容出兵的希望就大了,所以郭致遠一聽就喜出望外,哈哈大笑道:「一齋先生莫要折煞小子了,一齋先生乃當世大才,老驥伏櫪,志在千里,肯相助小子,小子求之不得呢!……」
沈有容不由苦笑起來,他倒是忘了身邊還有個陳第,陳第年紀雖然
第二百六十一章 沈有容的顧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