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十日,內閣在文淵閣議事,再次做出決定,鑑於叛將孔有德、耿仲明和李九如等已經開始攻打萊州府城,且山東巡撫徐從治、登萊巡撫謝璉等悉數被圍困在萊州府城,無法統籌協調山東各地增援的大軍,故建議兵部右侍郎劉宇烈暫時署理山東軍務,代替右副都御使、山東巡撫徐從治協調整體作戰事宜,內閣還建議,調遣四川總部鄧玘、密雲副總兵牟文綬領兵支援萊州府城。
票擬是吳帆徽親自寫出來的。
寫這份票擬的時候,吳帆徽的心在滴血。
兵部右侍郎劉宇烈,之所以能夠被內閣賦予重任,暫時署理山東軍務,剿滅叛軍,是因為其參加內閣議事的時候,提出了招撫與圍剿並重的方針,得到了內閣的贊同。
至於說內閣決定調遣的四川總兵鄧玘,以及密雲副總兵牟文綬,率領的悉數都是衛所的軍隊,戰鬥力不是很強,就算是前去增援萊州,也不一定能夠打敗孔有德。
由此說明,朝廷的整體意見,還是招撫。
吳帆徽也可以斷定,劉宇烈暫時署理山東軍務,抵達山東之後,所採取的策略依舊是招撫,這將帶來災難性的後果。
皇上的聖旨很快下達,三月初一,兵部右侍郎劉宇烈,啟程前往山東。
四川總兵鄧玘,密雲副總兵牟文綬,領兵前往山東,接受劉宇烈的節制,準備增援萊州,與孔有德麾下的叛軍作戰。
劉宇烈出發之後,吳帆徽終於忍不住了,他必須要有所作為了。
或許是為了能夠拉攏吳帆徽,又或者是賞識吳帆徽的才華,內閣首輔周延儒,與內閣次輔溫體仁,都在皇上的面前讚譽了吳帆徽,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吳帆徽已經能夠熟練的寫出票擬的草稿,且不用經過太多的修改,就可以呈奏皇上,這樣的能力,的確值得讚譽。
當然,這個時候,周延儒與溫體仁之間的矛盾已經開始暴露出來了。
兩人在朝中都有心腹,而且兩人的交手早就開始,崇禎四年三月,周延儒的心腹、吏部尚書王永光,被溫體仁彈劾罷官,溫體仁的老鄉右都御史閔洪學接任吏部尚書,周延儒當然不會善罷甘休,來了一手更大的,彈劾大學士錢象坤、兵部尚書梁廷棟,皇上將兩人罷官,這對於溫體仁來說是沉重的打擊。
表面上,周延儒和溫體仁之間,還是笑呵呵的,可內心都在動刀子。
按說內閣首輔的權力更大一些,可惜皇上對內閣近乎失望,在內閣議事方面,也進行了一些變革,那就是內閣首輔和內閣次輔兩人都有票擬的權力。
以前票擬的權力只有內閣首輔才有,內閣次輔也是要協助內閣首輔的。
皇上這一手,讓內閣首輔與內閣次輔出現了尖銳的對立,或許是帝王心術,皇上認為這樣的局勢很好,便於他掌控內閣,掌控朝政。
在文淵閣近兩個月的時間,吳帆徽早就發現這些端倪,他一直都是採取中立的態度,勤勤懇懇的做好自身份內的事宜,絕不會單獨去拜訪周延儒和溫體仁等人。
吳帆徽這樣的態度,讓他在文淵閣是無法立足的,不過他是皇上口諭進入文淵閣當值的,只要不出現重大的錯誤,那麼就沒有誰能夠動搖他的地位,再說周延儒與溫體仁兩人的對立,讓他這個暫時不起眼的文淵閣當值,也能夠在空隙之中熬下去。
不過,在平日裡書寫票擬的時候,吳帆徽是略微偏向於溫體仁的,這裡面的原因不用多說,溫體仁也看出來了這一點。
因為周延儒和溫體仁等人的讚譽,吳帆徽已經引起了皇上的注意,不過皇上的態度還是很明確的,讓其在文淵閣好好的鍛煉。
按照正常的路徑發展,或許一年左右的時間,吳帆徽就有可能調到詹事府去,出任左右中允,正式成為皇上身邊的秘書,這樣發展的潛力就更加的巨大了。
可惜吳帆徽不會走這樣的道路。
三月初十,順德府任縣知縣陳世渠來到京城。
陳世渠是到工部有事情的,也是受順德府知府的委派,稟報順德府水利相關事宜。
這樣的差事,應該是輪不到陳世渠的,可現如今誰不知道陳世渠的准女婿吳帆徽,已經是文淵閣當值,其得到了皇上、內閣首輔與內閣次輔的讚譽,十七歲的年紀,就能夠得到皇上和內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