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帆徽的手裡拿著一柄鳥銃。【全文字閱讀】
鳥銃的長度大約為七尺,立起來比人的身體要高很多,細長的槍管估計有一米半左右。
李勇、馬繼剛、孫凱林和劉方恆等人,對於被繳獲的戰馬情有獨鍾,看上去眼神都不一樣,看見糧食眼睛裡面透露出來的也是驚喜,不過他們壓根沒有看鳥銃,好像這東西不存在。
鳥銃在邊軍之中,配備很是普遍,通條和布袋是鳥銃不可少的裝備,布袋裡面是封好的火藥和鉛彈,通條則是從槍口灌入,擠壓鉛彈,讓其發射的時候威力更大。
明朝大軍作戰,還是以冷兵器為主,但熱兵器的作用已經凸顯出來,不少歷史書上面記載,都是說明朝火器如何的厲害等等,這也讓吳帆徽感覺到奇怪,既然火器那麼厲害,為什麼作戰的時候總是失敗,至少撞大運也勝利一回啊。
吳帆徽實在不明白,李勇等人為什麼看都不看鳥銃,於是他讓李勇示範,用鳥銃開了一槍,這下他明白為什麼沒有誰在乎鳥銃了。
發射的過程太複雜了。
首先需要從鳥銃底部槍管和木床連接的地方灌入火藥,接著需要從槍口灌進鉛彈,接著還需要用通條從槍口伸進去,壓牢鉛彈,接著拿出火摺子,點燃草紙,用草紙點燃火繩,等到火繩引燃火藥,才能夠發射。
以這樣的發射速度,面對快速衝鋒的騎兵,鳥銃和燒火棍差不多了。
難怪明軍配備了大量的鳥銃,卻不是滿八旗的對手。
這歷史書真的是害人,誤人子弟,什麼明軍的火器威力強大啊,強大個屁,就這樣的裝備,還想著在戰場上掌握主動,你當作戰打的木頭人和沙袋啊。
吳帆徽都恨不得扔掉手中的鳥銃,這玩意和幾百年之後最為老式的獵槍差不多,但發射的速度和準確度,肯定比不上幾百年之後最為老式的獵槍,射程不可能很遠,殺傷力不可能很大,除非對方是傻子,走到距離你不遠的地方,愣愣的看著你發射。
而且鳥銃和幾百年之後最為老舊的獵槍比較,差距最大的地方在於發射裝置,鳥銃需要火繩引燃火藥,火藥燃燒推出鉛彈,獵槍具備底火的功能,叩響扳機就可以發射。
作戰廝殺怎麼可能出現此等的情形,人家可以允許你點燃火繩發射第一槍,怎麼可能給你機會發射第二槍。
這鳥銃在吳帆徽的眼裡,的確和廢鐵差不多。
但吳帆徽是穿越之人,他知道不要多長的時間,熱兵器作戰將徹底代替冷兵器作戰,如今的歐洲,葡萄牙、荷蘭以及西班牙等國,已經在開始耗費氣力研製槍支,而他們研製出來的紅夷大炮,一度成為明軍作戰的主力火器。
「李勇,這鳥銃除開發射的速度太慢,需要火繩點燃,陰雨天氣沒有任何的作用,還有其他的缺點嗎。」
「少爺,鳥銃的問題太多了,發射的次數多了,槍管熱了,必須要停止發射,要不然就會炸膛,還沒有等到你進攻別人,自個兒先倒下了,屬下曾經親眼看見軍士發射鳥銃,槍膛直接爆炸,發生之人慘叫著倒在了地上,還有一點,就是鳥銃發射的鉛彈,威力根本比不上弓箭和弓弩,稍微遠一些就沒有作用了。」
「我記得幾百年前,太祖皇帝就用過火器的,怎麼如今鳥銃還是這等樣子。」
「少爺,太祖皇帝的事情屬下實在不知道,要說這鳥銃算好的,炸膛的情況不多見,要是以前的火繩槍,不知道有多少炸膛的,軍士甚至都不敢用了。」
吳帆徽只能夠搖頭,看來明朝火器還處於低級階段,這也不奇怪,儘管幾年之後,南京戶部右侍郎畢懋康發明了燧發槍,可真正依靠扣動扳機作戰的步槍,還在近兩百年之後才真正的誕生,畢懋康發明燧發槍之後,朝廷拿不出來銀子專門研製,更是無法改進,讓這一先進的技術被擱置,後來的清朝,更是全面禁止研製燧發槍,他們害怕老百姓擁有了火器造反。
再往後,歐洲研製出來先進的火炮、艦船,以及發射速度快很多的燧發槍,用船堅利炮敲開了東方的大門,歷史上無比輝煌的東方,從此就陷入到被動挨打、受盡屈辱的年代之中。
只要是中國人,幾乎都都知道這一段屈辱的歷史。
所以吳帆徽不會輕易放棄手中的鳥銃,他需要大規模的改進火
第一百一十一章鳥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