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征儀式非常隆重。
五軍都督府右都督、江南陸師統帥隆平侯張拱薇親自主持,左都督兼江南水師統帥魏國公徐弘基、金陵城防守備統帥忻城伯趙之龍、南京六部尚書和侍郎盡數到場,在萬眾矚目之下,嚴格按照左文右武的秩序,端坐於高高法壇的正前方。
法壇西側,虎山音樂學院和秦淮兩岸三百樂師匯聚一起,用十二種樂器和兩座編鐘,奏響了雄壯豪邁的《將軍令》。
悠揚而雄壯的樂曲聲,引來民眾陣陣喝彩,聽得文武官員們頻頻點頭,不時為龐大的演奏陣容和精妙的編曲擊掌讚嘆。
法壇東側,是金陵各界代表和民眾贈送的百餘面象徵勝利和平安的旗幡。
紫陽觀住持玄青道長親率108名弟子,在莊嚴肅穆的法壇上為出征將士禱告天地,《江南時報》社成員幾乎傾巢出動,到處可見採編們採訪將士和各界代表的活躍身影。
江南新軍的創立者、北征主帥朱道臨向龍潭軍授旗,三通炮聲轟然響起,持續一個小時的盛大儀式結束,士氣如虹的將士們開始踏上征程。
三百樂師奏響《精忠報國》的樂曲聲,數萬民眾遙望高舉戰旗列隊登船的將士,激動地揮舞手臂,高聲祝福。
一時間旗幟如林,龍潭軍5,000餘名將士齊聲高歌,雄渾中略帶悲涼的震天歌聲,令人心潮澎湃,無比動容,歡呼聲、喝彩聲排山倒海般經久不絕。
官兵們頭戴鑲嵌新軍銀色軍徽的黑色鋼盔,身穿軍綠色毛領對襟棉大衣,交叉披掛的軍用水壺和脹鼓鼓的挎包分置後腰兩側。腰間寬闊的武裝帶上,牢固地繫著兩個皮質彈盒和連鞘槍刺,腳踏舒適暖和的厚底棉鞋,右肩上的遂發火槍散發出黑色寒芒。
什長以上軍官,悉數披上了銀光閃閃的鎖子甲,腰懸樸實無華卻價值千金的鋒利唐刀。各級軍官身後的年輕鼓手和軍號手,全都背著一桿閃閃發亮的短管燧發火槍,整齊的軍容和精良的裝備,引發全場陣陣喝彩,就連半桶水的文官們也嘆為觀止。
出席儀式的諸位勛貴和數百名將領嫉妒得雙眼發綠,他們比誰都清楚龍潭軍的武器裝備多麼先進,需要花費多少銀子,擁有多大的戰鬥力。
除了眼前近6,000官兵身上的武器裝備,還有提前運到北岸的36門鑄鋼野戰火炮和堅固快捷的炮車、320匹優良戰馬和上千匹膘肥體壯的馱馬、350輛滿載各種物資的軍用載重馬車等等。這些不會出現在儀式上的物資和裝備,總價值不在50萬兩銀子之下。
這樣的軍隊一旦經過戰火的洗禮,打出一兩個勝仗,絕對能迅速成為戰力強橫的虎狼之師。
各界代表中的精明商人紛紛估算起來,最後驚訝地發現,每個官兵身上的棉大衣、頭上戴的鐵盔、腳下踩著的高幫厚底帆布棉鞋和手中握著的遂發火槍,加起來不下250兩銀子,什長以上軍官腰間那把產自海外天樞閣的唐刀無法估價。因為有錢也買不到。
唯有朱道臨心裡滿是遺憾。
在別人眼裡威武雄壯極為奢華的軍服和裝備,在他眼裡卻是東拼西湊、雜亂無章的樣子貨。無奈軍隊處於草創初期,一切只能將就對付,至少需要三年時間,才能初步達到基本的標準化和正規化,急也急不來。
入夜,朱道臨率領百名親衛。把150多箱人體和器官模型、手術器械、各種圖譜和解剖學典籍搬上馬車,送到紫陽觀道院的住持道長住處。
早已等候在正堂中的玄青道長和六名執事,快步迎了出來,卻被朱道臨恭恭敬敬地請回去。
郭中駿指揮百名親衛把大大小小的木箱紙箱搬入正堂,隨後親率八名親衛分散警戒。其他人馬悄然離開道院。
朱道臨親自打開兩個60厘米見方的松木箱,眾人這才看到木箱中還套著個厚紙箱。
朱道臨撕開紙箱上的封條,抽出最上面那本印有繁體燙金書名的精裝書籍,端正地擺在前輩們中間的寬達方桌上:
「這本是彩色的《解剖圖解》,上千頁圖文全部用最好的八開銅版紙印刷,師父師伯不用戴眼鏡就能看清楚。」
期待已久的七位道長對書籍超常的長寬尺寸和精美的裝訂讚不絕口,迫不及待翻開封面,一副栩栩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