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漢把國家大事都接管了,沒了奏摺可看、瞎忙慣了的崇禎一定會很閒。
為了以防閒則生非,防止崇禎胡思亂想,走向極端。
每天都要派遣三五個從文官武將、勛貴、宗親、太監中選拔的說客組團去給崇禎寬心。
主要內容當然是「漢王」保證不傷害朱明皇室宗親,最起碼給予他們富家翁的生活條件。
皇帝、皇后和妃嬪、皇子、公主的用度只會增加不會剋扣,根本不會限制皇帝的人身自由。
皇帝可以去想去的任何地方,哪怕出海去「漢江省」、美洲新領地都可以,「漢王」一定派遣「紅旗軍」負責安全保衛。
當然,除了講寬心話,順帶著勸勸崇禎禪讓也可以有。
為了少流血最大程度規避同室操戈,循序漸進很有必要。
黃漢計劃先把崇禎架空一兩年消磨他的暴脾氣,自己利用這一兩年時間殲滅流寇、推行新政,然後用海清河晏、國富民強的漂亮業績直接打臉。
在逼宮之時當面詢問崇禎是否還要堅持做皇帝,再次導致盜寇四起民不聊生,禍害億萬子民?
崇禎被逼得禪讓那是必須的,他如果硬氣絕不妥協也有辦法變通,可以逼他退位扶持皇太子朱慈烺登基。
這位太子爺是個地地道道的軟骨頭,歷史上居然向李闖賊投降,還被封「宋王」就可見一斑。
歷史上朱慈烺的結局不太清晰,肯定是在崇禎十七年死於亂軍之中,然下手的究竟是闖賊?還是建奴?又或者是吳三桂的關寧軍?無法判斷。
反正竊取大明江山而且儘可能少流血是黃漢的目的,但是從來沒有想過要了崇禎一家老小的性命,為此多花些時間,多費些周折無傷大雅。
朱慈烺成為傀儡皇帝後如果不選擇禪讓,直接威脅他估計就沒問題,因為他還有兩個弟弟。
大不了再費事逼迫朱慈烺退位,接下來讓位給田弘遇的外孫——皇四子朱慈照。
這位就是歷史上僥倖逃過大屠殺做滿清的良民一直活到七十幾歲,還免不了被「千古一帝」康麻子千刀萬剮、誅殺滿門的悲催貨。
朱慈照的骨頭更加軟,讓他過度一下大明皇位再禪讓,沒有一絲失敗的可能性。
總而言之,大明江山落到黃漢手上,對於崇禎和他的一大家子來說其實是一種救贖,只不過沒法告訴他們罷了。
現如今崇禎依舊是大明皇帝,他知道收復瀋陽意味著勝局已定,偽滿清主力人馬只不過殘存一成左右,再也無力翻盤,接下來「紅旗軍」就是摧枯拉朽而已。
皇帝知道「漢王」善於領兵,麾下能打敢拼,只是沒想到「紅旗軍」居然強大如斯,橫行遼東五六十年的建奴旦夕之間就一敗塗地。
其實崇禎是個老實人,還特別愛面子,這樣的性格註定成不了一個有作為的政治家。
搞政治必須翻雲覆雨、爾虞我詐、大言不慚、自吹自擂、謊話連篇,豈能要臉?
而崇禎就是拉不下臉抹殺「漢王」系官員和將士們的豐功偉績,總要拿出態度。
他把封賞事宜交給內閣合議,定下了歡慶「瀋陽大捷」的日期。
臘月初六的獻俘、閱兵儀式吸引了幾十萬軍民圍觀,歡呼聲、喝彩聲一浪高過一浪,甚至於掩蓋了隆隆馬蹄聲。
兩千威風凜凜殺氣騰騰的騎士在楊大年、顧吉祥帶領下穿越外城進入內城打馬長安街。
顧吉祥身後居然背著王牌軍犬戈六本,一員大將身後背著一條狗太吸引眼球,成為了焦點。
圍觀軍民官宦得知這條軍犬就是活捉偽滿清王爺多鐸的功臣後,齊聲吶請求皇帝給予冊封,逗樂了滿街的人群。
儀式過後,上千「漢王」系文官武將得到了加官進爵,黃沂州、憨子分別被冊封為「遼陽侯」、「寧遠侯」。
陣亡將士們都得到了哀榮,級別最高的袁思明烈士被追封「忠義伯」世襲罔替。
宋鵬飛、黃勇、楊大年、鄭孝文、高有謀、楊漢威、孫傳庭、陳奇瑜、王志誠、楊國恩、劉奮勇、桑羽、王展鵬、毛承祿、尚可義等等三十八位文官武將得以封伯。
但是除了兩位侯爵世襲罔替,三十八個伯爵都是流爵,而且朝廷不給俸祿,交由「漢
第九百二十四章:禪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