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慈炤繼續說道:「想要成為最後的贏家,就得有旗幟鮮明的綱領。
福王伯父的綱領就是依託南京那套朝廷架構,以東林君子們為羽翼,以江北四鎮和左鎮為拱衛,打造江淮防線,號令半壁江山。
我的綱領就是以陝西邊軍為基礎,大量吸納農民軍,建立起三道防線,慢慢積聚實力。待天下有變,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滿清的綱領,則是以八旗為根基,招降納叛,先滅大順,再滅南京朝廷。
大順的綱領已經崩壞,就不提了。
這四大勢力,沒有哪一方能讓所有人都喜歡。
我們要做的,就是保住各自基本盤。
戰略比拼,最怕的就是左右搖擺,弄得誰都不明白你到底要幹什麼。連自己基本盤都開始動搖了,那就徹底廢了。」
楊嗣昌、商周祚兩人又對視一眼,都知道漢王是鐵了心要接收農民軍了。
商周祚問道:「張獻忠肆虐四川,大王也要接收他的兵馬嗎?」
朱慈炤樂了:「如今還沒人看得起我,我說的話,誰都不聽。
我還給張獻忠寫過信,暗示他南下占據云南、貴州,以為根據之地。
不知道他看了信具體是什麼反應,八成是嗤之以鼻吧。
但是四川那個地方,我都不說清軍入川了,就光是當地軍民的反抗,就足夠讓張獻忠被折磨得生活不能自理了。」
這話楊嗣昌、商周祚都不相信,但也不敢明說。
朱慈炤也懶得解釋了,看吧,我講的東西還是誰都不相信。
四川那可是個大泥潭,十幾萬大軍扔進去,最多活著出來兩三萬,這就是張獻忠的未來。
不過這都是後話,朱慈炤繼續之前的問題,如何守住敘州。
楊嗣昌有些不好意思:「大王,臣自作主張,已經秘密將猛如虎及其所部兵馬派去了敘州。」
朱慈炤大吃一驚:「難道先生之前在玩空城計?武陵城中還有多少兵馬駐守?」
楊嗣昌答道:「在大王到來之前,城中只有臣的督標三千。
後來羅汝才帶精兵三千來到武陵,駐紮城外。
您來之後,帶來了四千騎兵。」
朱慈炤驚呆了,這意味著在某段時間裡,整個武陵只有督標三千。
萬一羅汝才帶兵前來,搞個突襲;或者左良玉派大軍來攻,那不就麻煩了。
這空城計唱的。
我的兩個寶貝王妃啊,就莫名其妙地跟你在這裡冒險。
楊嗣昌察言觀色,甚至準備下跪請罪。
朱慈炤嘆了口氣:「不怪先生,咱們的兵馬實在太少了。滿清、大順、弘光小朝廷都有幾十萬兵馬,就連張獻忠都號稱有十幾萬人。
只有咱們堪堪十萬出頭,聽著好像也不少,實際分布到三條防線上,真是捉襟見肘。
就這還要抽調五萬人去山西參戰,剩下的地方就更難守了。」
楊嗣昌也嘆道:「都怪臣始終沒有擴軍,導致湖南的精兵不足一萬,而且周遇吉部還有意脫離。」
「哎,不怪先生,沒有足夠的糧草軍械,優質兵源也沒有,在湖南擴軍實在是強人所難。
不過我調了兩萬榆林軍來武陵,應該再有十幾天就陸續到齊了。
都是十歲出頭,或者四十五歲往上的。
讓他們出城打仗夠嗆,但守城還是頂用的。
等局勢安定一些了,再讓他們參與建造新城。」
商周祚好奇地問道:「榆林軍有這麼多人嗎?」
朱慈炤無奈地笑道:「把老弱病殘全算上,整個延綏鎮願意跟我走的,一共也就二十多萬人。
這其中還有好多人是被滿清的剃髮易服嚇唬住的。
我含著眼淚東拼西湊,才硬抽出了兩萬人來武陵。等山西這一仗打完,他們的家眷也會陸續送來,然後建造新城。」
楊嗣昌又問道:「那張獻忠派大軍進攻漢中,又當如何抵禦?」
朱慈炤擺了擺手:「隨他去吧,我也不知道怎麼抵禦,讓孫撫台看著辦吧。
213 漢王確立後院格局 東宮西宮平起平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