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濟格抽空環視了一眼四周,只見明軍越圍越近,越來越多,而自己的部下卻一個個倒地,折損過半。
牛錄巴達捂著左臂上的傷口急急的說道:「貝勒爺,咱們快突圍吧。再不走就來不及了。」
阿濟格點點頭,自己犧牲了這麼多部下來為皇太極換取逃命的機會,這也算仁至義盡了,犯不著再為他把小命都賠上。再說,自己三兄弟的母親的死還和這皇太極有著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有什麼理由為他去送死。
想到這裡,阿濟格一咬牙,大喝一聲道:「撤。」
阿濟格與多爾袞、多鐸雖然都是皇太極的胞弟,但卻不是一母所生。他們三兄弟都是阿巴亥大妃所生,後金天命十一年,太祖努爾哈赤猝然病死,留下的汗位並未明確指定由誰繼任。
據說,當年努爾哈赤曾對阿巴亥留下口詔,由十四子多爾袞繼承汗位,但由於當時多爾袞尚年幼,才十四歲,是以努爾哈赤決定讓二子大貝勒代善輔政。但是這一切似乎都沒有留下遺詔之類的字據。
然而多爾袞雖然聰明機智,但畢竟年紀尚幼,勢力並不穩固,而第八子、四大貝勒之一的皇太極當時已三十五歲,並且跟隨父汗努爾哈赤征戰多年,早已在軍中樹立起了自己的威望,培植了自己的勢力。
皇太極也是一個心懷大志並具有雄才大略的貝勒,為了爭奪汗位,他極力拉攏了大貝勒代善、二貝勒阿敏、三貝勒莽古爾泰等人。
努爾哈赤剛死,後金最高層因為汗位的繼承問題而鬧得紛紛攘攘,暗流涌動,皇太極乘亂率幾位大貝勒闖入阿巴亥的後宮,傳達所謂的「帝遺言」,強迫阿巴亥從先帝之命而殉葬。
皇太極再清楚不過,治死阿巴亥,既可以牽制代善,又可以控制她的三個兒子。
阿巴亥這三個兒子,阿濟格是鑲黃旗旗主,多鐸是正黃旗旗主,而多爾袞雖然不是八旗旗主之一,但手底下也有十幾個牛錄的兵力,並且有傳言說努爾哈赤臨死前已經打算將鑲白旗旗主杜度調到鑲紅旗,將鑲白旗交給多爾袞統領。
如此一來,多爾袞這同母三兄弟的軍事力量占有很大的優勢, 沒有一個其他兄弟可以與他們相比, 但反之, 這也使得努爾哈赤其他的兒子們團結起來抗衡三兄弟。
當初皇太極就曾說如果讓多爾袞繼承了汗位,那麼眾貝勒當中將沒有人能夠抗衡這三兄弟,到時眾貝勒都要受多爾袞掣肘,難免會讓他造成獨斷專行的局面,這將於整個大金的局面都不利。
皇太極以這樣的說辭遊說代善等人支持自己,登上汗位,以避免多爾袞一家獨大搞一言堂,葬送大金的大好形勢。他成功了。
皇太極非將阿巴亥置之死地而後快,阿巴亥堅決不從,但又如何能夠抵擋住膨脹到極限的圖謀繼位的野心。次日清晨,阿巴亥按照古人傳下來的殉葬規矩,用弓弦扣環的辦法自縊。就這樣,阿巴亥成為這場宮廷政治鬥爭的犧牲品。
阿巴亥死後,皇太極在四大貝勒的支持下順利繼承了汗位。
但阿濟格、多爾袞、多鐸三兄弟所統領的兵力仍然是八旗中最強的,因為這兩黃旗之前都是努爾哈赤親自統領的,可謂是精銳中的精銳。
所以皇太極沒有什麼堂而皇之的藉口自然也是不敢輕易動他三兄弟,不過女真人以黃色為尊貴,皇太極登上汗位後利用權力手段將自己的兩白旗的旗號換成了兩黃旗,而原本多爾袞三兄弟統領的兩黃旗則變成了兩白旗。
經過幾年的經營,皇太極已經完全鞏固了他的權力和地位,去年更是將二貝勒阿敏以屠城為由將他幽禁,四大議政貝勒只剩下了大貝勒代善和三貝勒莽古爾泰,以及他這個已經成為大汗的皇太極,手中的權力更加集中了。
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多次征戰所帶來的威望以及閱歷,多爾袞三兄弟也漸漸了解到當年生母殉葬以及汗位繼承人的真實內情,但是此時皇太極汗位已經鞏固,在所有貝勒中已經再沒有人能夠撼動他的權勢地位。
多爾袞是個聰明謹慎又城府極深的人,他知道自己目前不可能扳倒皇太極取而代之,當下也只有隱忍不發。
多爾袞不說,多鐸又年紀尚幼,而阿濟格則是性子比較剛直魯莽的人,而多爾袞在三兄弟中是最為聰明機智,他一向又比較聽從多爾袞的意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