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錫爵的這個轉折堪稱神來之筆,頓時讓一眾大臣目瞪口呆,與此同時,端坐在御座之上的朱常洛也是愣了一愣。
今天的事情,著實是有些出乎他的意料了!
不過意外歸意外,朱常洛心理素質過人,只在片刻之間就反應過來,分析起眼前的局面。
很明顯,衷貞吉等人是在聯合起來,逼迫王錫爵表態。
而事關礦稅,王錫爵其實不能有其他的看法,不然的話他的聲望必然會大跌,這對於看重名譽勝過性命的士大夫來說簡直是不可接受的。
從另一方面來說,一旦王錫爵做出這個表態,那麼他和自己之間的合作關係必然是要土崩瓦解的,非是朱常洛不講道理,不體人情。
而是時局如此,他即便身為皇帝,也要遵循有些規則。
帝王家的威嚴,比起士大夫的清譽來只會更加貴重,如今王錫爵既然已經和他聯合,那麼在朝廷政務的處置上,就不應當和他有不同的聲音出現。
而方才沈朱二人上奏之時,朱常洛已經清楚明白的拒絕了二人的題請,但是現在作為盟友的王錫爵卻站到了朝臣的一邊,縱然朱常洛知道他是不得已而為之,但是卻不能不生氣,至少表面上該有的姿態是要做的,不然的話皇家的威嚴何在?
退一步想,今天王錫爵能因為種種原因站到他的對立面上,那麼以後在此等重要的政務之上,他未必就不會有同樣的選擇,這樣的話,他們之間的聯盟又有何意義?
這才是衷貞吉等人的真正謀劃,誅心陽謀!
信任一旦動搖,再想要修補必然艱難重重,他們要做的就是撼動朱常洛和王錫爵之間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脆弱的信任。
而且很明顯,就差一點點,就要成功了!
只不過他們千算萬算,終究是忽略了一點,薑還是老的辣。
這番謀算堪稱將王錫爵逼到了死角,無論如何抉擇,都必定會權勢大減,看似無解之局。
但是他們忘了,王錫爵到底不是普通人,能夠在官場當中做到一人之下的首輔之位,又豈會是易於之輩。
這番看似精巧的陽謀,反倒弄巧成拙,讓王錫爵下定了決心。
說來,其實外頭的那些流言沒錯,當日在乾清宮中,王錫爵苦陳利弊,的確是說服了朱常洛。
張居正的改革方式太過尖銳,若是全面推行的話,必定會將朝廷上下攪的一團糟,而他現在剛剛登基,又沒有乾綱獨斷,鎮壓群臣的威勢,貿貿然啟用張居正的改革方式的話,怕是會鬧出亂子。
所以到最後,朱常洛接受了王錫爵的諫言,決定從吏治開始著手。
而肅清吏治的第一步,毫無疑問是要將吏部的銓選大權握在手中,這才是今天大殿上鬧出這一番風波的根源所在。
朱常洛之所以和王錫爵聯合起來封鎖消息,為的不過是掩人耳目罷了。
將百官群臣的目光都吸引到新皇第一詔上,自然而然也就會忽略掉其他的東西。
當然,朱常洛的這份詔旨,也的確是他的心血所在。
如今的吏部天官孫丕揚,是個圓滑世故之輩,在朝中人緣很好,很少會得罪人,他的前幾任吏部尚書到最後都在政治鬥爭當中黯然落敗,但是唯獨他穩穩的把住了吏部尚書這個位置,一坐就是七八年。
歸根結底,是因為他奉行的和稀泥的策略,他不去招惹別人,別人也不要來招惹他。
在黨爭越發劇烈的朝局至上,他的這種策略的確能夠獨善其身,沒有哪一個勢力會願意得罪一個手握銓選大權的吏部尚書。
而如果遇到兩方勢力爭鬥,為了某一個官階差遣爭鬥不休,難以和平解決,最終必須要他這個吏部尚書來最後敲定的時候,孫天官為了兩不得罪,就會選擇一種公平公正的法子,謂之「掣籤法」。
說白了就是抽籤,把幾個合格的候選人放進盒子裡,抽到誰算誰的。
看運氣決定,公平公正,出了結果只能怨自己運氣不好,誰也別怨孫天官。
應當說,孫丕揚的這種做法,著實保了他的平安,而且他為人謹慎,即便是抽籤,也不是隨隨便便抽的,一些重要的職位上,他必要先仔細考察候選人的能力,確認這些人能夠擔得起差遣,不會鬧
第六百四十五章:轉變的未免太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