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多鐸的估計,現在江南省內也就是明人所說的南直隸境內「真金華賊」也就是幾百人而已,完全不足為患,但是他明顯低估了自己的老對手。
在金華軍北征的第一階段,劉永錫就專門組織多個支隊不惜一切代價潛入南直隸境內,這些支隊多則三五百人,少則百八十人。
中間雖然遭受了許多意外,但還是有上千甲兵成功進入到南直隸境界,以後劉永錫多次組織對南直隸的滲透行動,現在南直隸境內的京口鎮舊部兵力超過兩千人,幾乎與劉永錫最初投入湖州、嘉興戰場的兵力相當。
但是多鐸之所以有著「金華賊不過數百人」的錯覺,很大程度是因為這幾支明軍散布在南直隸幾十個州縣的緣故,並不象浙江境內集中兵力與清軍大規模野戰的緣故,但這同樣也是劉永錫的謀劃。
現在的大清國可以說是真正的巔峰狀況,光是多鐸麾下就有一二十萬大軍,阿濟格麾下的兵力更是超過多鐸所部,而在北方還有清軍的多支戰略預備隊,憑藉浙江一省之力自然是無法對抗占領了大半個中國的大清國。
在這種情況下,向敵後進軍就是最佳選擇,畢竟江南初定劉永錫又用兵江上,多鐸根本沒有多餘兵力來解決自己身邊的諸路義軍,在清軍不知不覺之中,北面的諸路義師已經有很大發展。
但光有「義師」並不能真正解決問題,畢竟這些義師往往是臨時武裝起來的農夫、漁夫、市民、商人,很多義師甚至連兵器都沒辦法配劉,正規軍出身的清軍能輕鬆解決他們。
而老資格的越明軍戰鬥力雖然不錯而且能得到浙江方面的支援,但是兵力有限實力也有限,在南隸直最多也只能集中幾百人行動而已,正常情況下會被海量的清軍所掩沒。
但是越明軍與諸路義師結合之後就有非常神奇的連鎖效應,現在江蘇境內直屬於張皇后與劉永錫的義軍已經發展到近兩萬人,趁著多鐸主力傾巢出動的機會連續攻奪了六七個州縣並殲滅了多支清軍,而且聲勢越來越浩大,讓多鐸、李率泰都有後院起火的感覺。
但這些布置雖然是劉永錫的功勞,但是劉永錫卻是大大方方地把功勞讓出來:「邢姐姐,你這話就過了,勤王詔書是張娘娘點頭才能發出去,而且勤王詔書能有這麼好的效果,邢姐姐與香君姐當居首功。」
邢夫人搖了搖頭說道:「這件事香君確實有大功,如果沒有她用心宣講,這份詔書的威力最多只有一半,但是我們老夫老妻就不必這麼自吹自擂吧這,都是香君的功勞!」
邢夫人這句評語確實是真心話,這份勤王詔書有一半的功勞屬於劉永錫與張皇后,而另一半功勞就屬於李香君這位秦淮河出身的奇女子。
邢夫人都沒想到李香君會把這件事辦得這麼漂亮,她在第一時間就抄寫與刻印了幾千份勤王詔書,在邢夫人的印象之中這是前所未有的壯舉。
畢竟在這個時空刻書、印書雖然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現象,但是規模卻非常有限,一次性刻書的數量往往只有幾百本甚至幾十本,畢竟刻版的損耗大得驚人,一本書一次性的印量能達到五百本已經是一種不可思議的事情。
但是李香君卻是一口氣抄寫與刻印幾千份勤王詔書並第一時間輸送到整個江南的每一個州縣,而且她還親自上陣又唱又跳,讓所有人都知道這份勤王詔書的真意,正是這樣的全面動員才讓這份勤王詔書起到了不可思議的作用,整個江南的反清勢力都因為這份勤王詔書動員起來。
但李香君也不敢居功,她朝著邢夫人盈盈一笑:「既然都是老夫老妻,大家就不用自吹自擂了,都是娘娘的功勞,我只是按娘娘的意思去辦而已!」
李香君雖然說得謙虛,但是她看張皇后的眼神卻有些詭秘,而張皇后當然知道李香君心裡想說什麼:「這哪裡是我的功勞,都是越國公的功勞,越國公,我覺得你的名義應當要換一換了!」
劉永錫現在已經是越國公兼天下兵馬大元帥,從某種意義來說已經封無可封,畢竟按照大明的慣例武將雖然有封王的先列,但都不是先封而是死後追封,劉永錫如果要再進一步那就是破了大明朝的先例。
劉永錫沒想到張皇后與邢夫人在這個問題上會達成共識,他當即答道:「娘娘,現在用兵正急,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