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家原本是滄州肅寧人,是韋寶的爺爺的爸爸那一代因為朝廷的勞役派遣,才遷移到此地居住的,四代以來,韋家都是單傳,人丁單薄,所以,金山里一直就只有韋寶家這一戶姓韋的。
現在一幫畸零戶的孩子姓韋,以後金山里可就不止一家姓韋的人家,而是有好幾戶,二三十人了,這些都是有本地戶貼的人,和外面來的這幫家奴自又不同。
所以,這一刻,代表韋家在金山里正式取得了政治上的地位。
大明如果不在了,這些『政治』地位就是笑話,但是大明若是存續期間,這一層層的社會結構,卻像是鐵桶一般,構築了整個帝國的血肉。
這個變化,黃瀅還不覺得怎麼樣,韋達康是明白其中利害的,韋家在金山里作為小姓人家被欺負的苦楚,韋家幾代人早已經受夠了,如果金山裡有幾十個姓韋的人的話,韋達康就不用整日低聲下氣,連說話都不敢放開嗓門了。
此刻韋達康激動的心中一股熱血翻湧,默默在內心告慰自己的父母和韋家的祖先們,說家中出了韋寶,韋家從此不同矣。
眾人議論紛紛中,不住翹著大拇指夸韋家和韋寶。
韋寶卻並未將這事放在心上,暗忖哥都是心繫天下的人,又不是當真只想在農村做個小地主。
韋寶召集劉春石和幾個有過建造大宅邸經驗的木匠石匠商量起營建韋家大院和新近家奴住所的事兒。
一名『資深』木匠蹲在地上畫圖紙,指了指韋寶家旁邊的一處空地,對韋寶道:「公子,這一片地勢都差不多,就在這兒建造,怎麼樣?」
韋寶點頭道:「可以,就在我家旁邊蓋房子就行,先造兩棟木屋,磚石結構的房子一時半會來不及,等磚石結構的房子造出來,木屋也可以留著住人,不浪費。」
木匠明白了韋寶的意思,建議這兩棟木屋將來可以留著放雜物或者作為偏房。便在地上畫出一個長方形,古代人的建築,對朝向,布局,都有自己的模式,大明的建造水平,其實已經相當高了!各方面工藝都發展到了一個巔峰狀態,滿清歷史壓制民間鐵器的擁有,其實很多工藝都是在退步當中的,直到後面列強過來打開了閉關鎖國的狀態,才逐步發展,逐步西洋化,但那不是中國傳統工藝的發展。
房子的設計更是精巧無比,韋寶能想到的事情,這幫人似乎都能想到,甚至連公子存放銀子的暗室和明著的錢櫃,都規划進去了。
韋寶很喜歡古建築風格,興致勃勃的聽著,並不打擾,這木匠的意思是蓋一座前後進的大四合院,前院給下人住,再加上廳堂,供韋寶辦公和接待客人,後院分成兩半,一半是韋寶住,一半是韋寶爹娘住,還包含了韋寶將來娶三妻四妾的各個廂房和丫鬟僕役們住的房間,安排的非常周全。家奴太多,所以住所不能規劃的太小,就安置在韋家大院旁邊。
韋寶聽的津津有味,笑著點點頭,補充道:「我的居所旁邊還要留出化糞池,前後院都要留出打水井的位置。」
幾個木匠和石匠都覺得很新鮮,化糞池的概念,其實這時代已經有了,大城鎮的大戶人家都有,這不是什麼新鮮的事情,但農村要啥化糞池呀?都是弄個土牆,上面再弄個茅草頂子,就這麼解決了,定期用鐵鍬裝到桶子內,這都是肥料哩。
尤其要想在這北地打水井,那可就是大工程了!因為這年代打井,都是人跑下面去挖掘土上來,北地的地下水深著呢,這得多少成本啊?挖一口井,可比造一棟房子費工夫和費錢。
韋寶可不稀罕自己那點『肥料』,他有潔癖,就算是有傭人第一時間將他的『肥料』弄走,他也不舒服,必須有去糞池,有沖水馬桶。韋寶也不單單是為在農村造房子積累經驗,他這樣嘗試,也為將來有機會到城市中去修建高檔住宅積累經驗,一個化糞池,又不費事。
就算這個年代做不到酒店式裝修的標準,也得接近,韋寶對住和吃的要求都很高。
韋寶看出眾工匠們的疑惑,笑道:「你們只管照我說的規劃。至於水井,水井到時候,我親自打!一定既省工又省錢。」
韋寶雖然不是啥理工大能,但是生活上的一些科技常識是有的,好歹也是讀過書的人,軍艦上有小馬達,有小型蓄電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