敵眾,就問6不6吧!然後6成了9,翻啦!
呂武知道說陰氏忌憚遊牧異族很牽強,關鍵問題在於以後大家都有屬於自己的「國」了,沒道理再進行無償襄助了哦。
好像有什麼不對勁?哪怕是一起在晉國的鍋里吃飯,各個家族也沒有無償幫忙的先例。
別講交情,更別提什麼唇亡齒寒,沒到唇亡齒寒的地步,頂多就是會很難受。
大家講點實在的,比如利益交換,不好嗎?
士匄和中行吳沉默了下來。
作為旁聽的聽眾,解朔、彘裘和崔杼、孫林父都有自己的想法。
解朔想的是:「老大牛逼,一開始就選了個絕佳的方向擴張。只是,想要繼續擴張好像……有點麻煩啊?」
秦國沒了,陰氏立國之後的周邊除了晉國、范國、荀國、楚國,只剩下異族了啊。
現在這麼個年頭,思想觀念就是鍋里搶食,殺光或打跑異族占領蠻荒之地會覺得很虧,沒有誰想要從一清二白的階段自己開發建設,基本都想著搶奪別人現成的果實。
彘裘心想:「宗主有點貪心不足了。跟著陰武撿了爵位能立國,還想著分家之後進行沒有回報的索取,陰武又不是傻的。」
認真說起來,范氏和荀氏的立國機會還真的是白撿的?
別說什麼范氏幫陰氏扛住楚國,變成陰氏的盾牌什麼的,人家陰氏自己跟楚國有接壤呢。
沒錯,秦國被陰氏吞了,連帶伊洛之戎也是陰氏的肉,將導致陰氏立國之後跟楚國有疆域接壤。
比較現實的問題是,陰氏有秦嶺,再來就是楚國在跟陰氏接壤的地方沒有多少發展,等於說哪怕互相之間有疆域接壤也不存在多大衝突的可能性。
范氏吞併了鄭國,別看鄭國的名聲不好,他們自我開發的程度可不弱。
楚國想攻擊陰氏要麼是翻過秦嶺,不然就是走大片無人區,補給會很成問題,再則打下了一些地盤也守不住呀。
所以,別說是楚國沒興趣找陰氏玩,沒必要陰氏也不會樂意選擇翻山越嶺的路線去進軍楚國,雙方因為疆域爭奪的衝突點幾乎是不存在的。
或許也正是基於這點,楚國察覺到呂武的意圖後,還願意繼續以善意對待?
畢竟,陰氏從晉國出走,哪怕范氏也有樣學樣,不再統屬晉國,各自有自己的國家,陰氏和范氏的交情再好也不可能一直維持下去,能夠預見到楚國終有一天能跟陰氏聯合一塊打范氏。
崔杼和孫林父現在都想同一件事情,他們都是帶著封地出走,某種程度上算是開創了歷史先河。
所謂的帶著封地出走,他們的封邑不一定留在手上,可以是晉國逼迫列國置換城邑。
晉國接納了崔氏和孫氏,輪到晉國也有貴族要帶封地出走,算不算是一種報應啊?
呂武、士匄和中行吳還在繼續商談大事。
講交情沒有用的話,那就講實際利益。
士匄跟呂武約定,但凡陰氏能幫范氏奪取城邑,范氏將會割讓跟陰氏臨近的城邑作為回報。
中行吳也是給出了相同的說法。
當然,陰氏需要范氏或荀氏的襄助,一樣是相同的操作,顯得很是公平公正。
這種操作方式還是呂武當了晉國的元戎進行「首創」,現在拿出來用再合適不過了。
好了,誰對誰的幫忙都不是白幫,大家建立了第一個共識,再約了好一些貿易往來,三家雖然有了各自的國,還能是一家親嘛。
他們也不進行分別,選擇派人回去調集軍隊,打算一塊先去「新田」做一些該做的事情,來年春暖花開再結伴前往「洛邑」接受周天子的敕封。
為什麼要去「新田」啊?一些手尾肯定是要處理妥當。
那為什麼要帶著大軍?聽說過「出師未捷身先死」或「為山九仞,功虧一簣」嗎?
很快就要成為一國之君,不自惜自愛的話,死了多虧啊!
他們抵達了「新田」之後,休息了三天的時間,呂武帶上人前往宮城面見晉君姬彪,以非常正式的流程辭去了元戎的職位。
同時辭職的還有士匄
第766章:到來的戰國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