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一次盛宴之中,真心是除了晉國公室之外,誰都多多少少得到了一些好處。
陰氏、范氏和荀氏就不用說了,因功得賞可以立國,韓氏將重新成為晉國的扛把子,各個諸侯因為晉國衰弱失去頭頂上的大山,周王室露了次臉還增加了直轄的疆土。
作為受害者的晉國公室,一國之君姬彪年紀太小,公族經過一再削弱沒有反抗的實力,他們很聰明地選擇了閉嘴默默忍受。
而在原歷史上,晉國公族其實也沒有多麼激烈的反抗,他們忙於拉攏趙氏、魏氏和韓氏幫助己方進行內鬥,一直到三家分晉之後也只是在嘴上咧咧就算完事。
跟原版歷史一樣,諸侯很樂見晉國自我分裂,大家也就是嘴巴講兩句,看就看以後能不能逮住機會去占便宜。
要說誰最開心的話,無疑是楚國了。
其他諸侯國只是沒有了頭頂上的大山,楚國最大的對手一下子沒了,等於說好像沒有誰能來阻止楚國當老大啦。
辟耳山的會議完畢,韓起、先屏、張老率先離去,呂武、士匄、中行吳和彘裘、解朔、崔杼、孫林父則是留了下來。
他們需要商議去「洛邑」應該是個什麼章程,還要詳細談一談建國之後的一些合作。
「楚必攻我。」士匄對這點有很清醒的認知。
中行吳說道:「齊魯或將合流攻我。」
好傢夥,國家還沒有建立起來,范氏和荀氏就有了死敵。
楚國遭到削弱,然而瘦死的駱駝還是比馬大,他們肯定不會獨自上,喊上自己的一幫小弟屬於必然。
沒有分裂的晉國對上楚國都不敢說一定百戰百勝,當下楚國遭到削弱,依舊不是范氏一家能夠扛得住的。
范氏還有一個死敵,也就是子產主持的鄭國。
子產領導的鄭國儘管失去了大部分的故土,不要忘記范氏占領了原屬於鄭國的城邑。
許許多多的鄭人是失陷在范氏手裡,他們對鄭國的感情卻不至於一時半會就忘個乾淨,普通人或許覺得無所謂,耐不住殘餘的鄭人貴族會去鼓動,必定會給范氏製造無數的麻煩,間接導致范氏的根基不穩。
荀氏那邊的麻煩相對於范氏要小一些,齊國並不是楚國,衛國那些殘餘的反抗力度也沒有鄭人高漲。
中行吳需要小心的是齊國將周邊諸侯團結起來,一旦魯國、宋國、莒國等等國家跟齊國結成聯盟,雙方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只能打爛仗,其餘什麼事情都不用做了。
「秦人親戎、狄,與之為友朋,我亦有西疆、北疆之困擾。」呂武說道。
矮油!
范氏和荀氏有麻煩和苦難,陰氏也有的呢。
要是陰氏在建國之後沒有困擾,范氏和荀氏肯定要窩心了。
當然,現在的諸夏,除了跟中原失聯的北燕之外,真的沒有太多諸侯拿北方遊牧部落的威脅當回事。
所以了,士匄和中行吳對視了一眼,相續苦笑出聲。
哥們,俺是跟你講真的,巴望著日後多得到看顧,需要陰氏支援的時候別搪塞,你講什麼遊牧異族的威脅,逗不逗啊?
這是拿豆包不當乾糧了唄。
是,是,是,狄人和戎人不團結,才被諸夏打得滿頭包。
關鍵問題在於不管狄人還是戎人,不都是諸夏這邊強制認為他們同屬一個族群嗎?他們自己根本不覺得是一伙人,有各自的信仰與習俗,互相之間的仇恨甚至比對中原諸侯還要大。
這種問題在諸夏身上存在了一兩千年之久,不管是北方還是南方,異族真心就不是一夥的,偏偏諸夏認定他們就是一夥的,再逼著他們抱團取暖,慢慢真成了一夥的了。
中原王朝強盛時期倒是沒什麼,反正不管異族是不是一夥的,全部摁著往死里揍就是啦。
輪到中原王朝衰弱,比如東漢末年那會,漢庭認定西北的異族都是(古)羌人,進行無差別的攻擊,逼迫所有羌人部落進行聯合,一度連京畿重地都遭到了襲擾。
以為這種思想就古代有嗎?到了現代,世界上只有兩個國家,一個是沖國,另一個是外國。
俺們歷來就是以一
第766章:到來的戰國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