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三年間,陰氏並沒有停止對外用兵,只是相對於集結十數萬人的大動干戈,出兵討伐烏氏、空同氏以及對伊洛之戎、陸渾戎的動作就有點小了。
烏氏就是那個烏氏,整個部族的人口約在四五萬左右,棲息在涇水上游,也就是秦地的西北方向。
秦國以前跟烏氏的關係不錯,雙方在貿易上是秦人拿糧食和布匹跟烏氏換取馬、牛、羊和皮革,後來關係則是迅速惡化了。
輪到陰氏控制秦國,出兵攻打烏氏變得更加頻繁,一開始烏氏還會集結大軍迎戰,後來被折騰得不輕被迫向西遷徙,撞上一個叫空同氏的部族進行合流,一塊抵抗來自陰氏的侵擾。
雙方進行的大大小小戰事有點難以統計,小規模的摩擦不算,合兵在萬人以上的交戰多達十三次。
陰氏既然已經把秦國滅掉和進行吞併,烏氏和空同氏也就沒有繼續存在下去的必要了。
呂武帶著五萬大軍來到秦地,劃出去兩萬兩千五百士兵組成三個「師」,再抽調一萬騎士,組成了討伐烏氏的方面軍,三年一再追擊之下,逼迫烏氏和空同氏的殘餘逃向了黃河上游(現代靖遠一帶)。
義渠?這個部族早被打沒了。
隨著烏氏、空同氏和義渠消失或敗逃,擺在陰氏眼前的只剩下「冀」那邊的秦人殘餘。
當然,陰氏沒有徹底解決烏氏和空同氏之前,不會主動討伐「冀」周圍的秦人。
那些秦人會不會主動集結大軍要跟陰氏拼了?看他們有沒有那股心氣吧。
呂武所知道的是「冀」那邊的秦人一日三驚,一再集結大軍進行防範,東進的意圖則是看不到。
事實上,陰氏一家就能解決掉秦國的精華部分,僅剩的「冀」周邊秦人腦子不糊塗,怎麼也知道干不過陰氏的。
「父上,出擊『冀』一役,兒願統兵。」呂陽這是來請纓了。
呂武看著已經開始在蓄鬚的大兒子,訝異地看到呂去病這個半大小子也是一臉的意動。
有那麼一件事情是呂武怎麼都沒有想到的。他給自己的第四個兒子取名叫去病,純粹就是幼兒時期看著不太好,想要討一個好彩頭而已,沒想到呂去病對騎兵會那麼痴迷。
「如此,便由你統兵。」呂武看向了呂去病,說道:「你隨為父往『魏』地。」
呂去病不是呂陽,家族地位決定家主說什麼就是什麼,再想跟著大哥一塊出征,父親已經拿了主意,只有接受的份。
在這一件事情上,呂武不會讓其他子嗣去搶了呂陽應得的榮譽。
呂陽十四歲就到秦國,用了六七年的時間來清洗秦國上下,只等陰氏解決了「冀」的秦人就算圓滿,連呂武都沒有去搶著收尾,哪裡輪得到其他人。
這也是呂武有意讓呂陽建立自己的威望,有足夠的功勞來打底子,免得日後接班了無法制衡軍方。
在秦地待了三年的呂武要回去了嗎?並不是的。
一旦呂武回去,晉國空缺的卿位該補人了吧?再來就是山東有要搞聯盟的趨勢,以晉國的霸道肯定需要出兵,由哪個軍團出征肯定是由呂武說了算。
陰氏獨自打崩了秦國。
范氏撿了一個大便宜獲得鄭國,同時屬於范氏的肉也被分割了大半。
輪到荀氏展現自己的實力了。
如果中行吳無力對抗山東諸侯,分晉極可能就沒有荀氏的什麼事,對於這點荀氏要有自知之明。
在前往「魏」地的半途,呂武碰上了要去秦地的韓無忌。
「天子言及必會思量。」韓無忌看上去消瘦了很多,精神看著卻是神采奕奕。
呂武只知道韓無忌既然要找自己,必定是有了結果,什麼天子思量極可能有,但最終處置絕對定了。
韓無忌見呂武不搭腔,有點尷尬地說道:「天子索財,亦需兵甲。」
這事聽著有點操蛋。
不說晉國,就說呂武等人,一再血戰是為了保衛周王室為正朔,立下功勞沒有獎賞,反而要被勒索。
從這裡也能看出周王室的衰弱純屬活該。
呂武簡短地吐出一個字:「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