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國是周王室分封時任命的「禮樂之國」。
這個「禮樂之國」,說白了就是管理「禮」和「樂」的國家。
現在人可能覺得不就是一個文工團的管理員嗎?又能有多麼了不起。
然而,以春秋時期的規則,魯國作為「禮樂之國」是真的掌握了很大的權柄。
首先,「禮」是周朝的立國之本,也就制定了什麼樣的規則,成為所有諸侯國必須遵行的制度。
這樣就能明白一點,魯國掌握了對制度的解釋權。
現在音樂很神聖,一般很正式和隆重的場合都需要用到音樂,尤其是進行祭祀的時候,音樂絕對不能少。
現代人肯定聽過「國之大事,在祀與戎」這句話,裡面的「祀」排在「戎」的前面。
「戎」就是征戰,而「祀」排在「戎」的前面,足以證明至少是在春秋時期,人們對祭祀的看重超過了軍事國防。
魯國掌握了「禮」和「樂」,成了規則的制定者,他們以此為榮,並因此而感到驕傲。
後來,魯國又得到了另一個權柄,也就是關於歷史的記錄權。
說白了,周王室分封的諸侯國,每一個國家都有來自魯國的史官,負責記錄各個諸侯國都發生了一些什麼事,記錄起來成為歷史的一部分。
現在有兩個舉世聞名的「圖書館」,一個在周王室的「成周」,另一個在魯國的「曲阜」。
裡面擁有非常多的藏書,一些甚至是夏朝的文字應物。
更多的則是來自諸侯國的《詩》,還有記錄列國君主和大臣一生軌跡的文獻。
姓李名耳,字聃,也就是老子,前兩年剛剛出生。
他以後會成為周王室的「圖書館」管理員,很用心費時地整理「圖書館」裡面的藏書,學習和消化來書寫自己的著作。
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也就是孔子,他以後會成為魯國「圖書館」的管理員,花費了很大的精力去整理那個「圖書館」,毀了很多不喜歡的書,又推廣自己喜歡的書,搞出了自己的流派。
這是濫用職權啊!
自己不喜歡的就銷毀。
自己喜歡的則是定位必讀文集。
史上第一個權限狗也就出現了!
然而,權柄這麼重的魯國偏偏沒壯大起來。
到現在的歲月,魯國一直被齊國摁在地上錘,失去晉國這位老大的保護,還不知道能不能繼續存在下去。
因為知道依賴誰的保護才能不滅國,魯國奉行的國策就是伺候好晉國。
比較令魯國糾結的一點就是,他們明明這麼牛逼,卻被齊國摁著錘,又要伺候好晉國,感覺高貴的臉面都被丟盡了。
以至於掌握那些權柄的魯國,一方面不敢得罪晉國,另一方面卻情不自禁總是會在史書上黑一把晉國。
他們不管那叫黑,認為自己是在克忠職守。
心裡思想矛盾的魯國,他們的國君本來是要親自率軍報到,走到半路聽說晉君沒有親征,魯君黑肱暗罵了一聲「晦氣」,見完了周簡王就轉道回國。
晉國出動的是欒書,而他是晉國的元帥、執政和中軍將。
魯國是一個很有「原則」的國家。
既然晉國出動的是欒書,他們就選擇執政季孫行父來統率魯軍好了。
「陰武子是下大夫?」季孫行父有心過去看看情況,一想自己是執政,哪能屈節於一個下大夫,說道:「無佚何在?」
這個叫無佚的是季孫行父的兒子。
魯國對待晉國,講的是平等對待。
國君對國君,執政對執政,如此這般的職位對等,或是爵位對等。
無佚很快就來了,還帶著一名看上去身材高大的青年人。
這個青年人叫叔梁紇。
他是孔子的父親。
同時,他也是魯國的一名小貴族,食邑在陬邑。
「無佚。」季孫行父看著自己的兒子,用命令的口吻說道:「往此處而去。如何做,你當知曉。」
無佚有自己的前綴,他的全稱叫公孫無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