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英雄起四方,有槍便是草頭王」。筆硯閣 www。biyange。com 更多好看小說
這句話大家應該都很熟吧?
西晉有槍,也遍地都是草頭王,可唯獨沒有看到英雄自四方湧出,用熱血去譜寫史詩。
自永嘉之亂一直到桓溫北伐,漫長的半個世紀裡,東晉乃至整個漢民族拿得出手的傑出將領少得可憐。東晉方面最能打的無非就是陽羨周氏那幾位,周玘、周訪、周撫,這三位的戰績幾乎全部來自討平內部叛亂,在外戰方面不能說毫無建樹,只能說是約等於無。陶侃、溫嶠、郗鑒這三巨頭絕大部分的戰績同樣來自平定內部叛亂,打打杜弢、王如、杜曾、華軼這些人,便已經是他們的極限了。蘇峻倒是個狠角色,但他的狠都用來內鬥了,以一己之力單挑溫嶠、陶侃、郗鑒,連戰連勝,打到溫嶠禁止部下全縮在江面上不得上岸與蘇峻步戰,打到陶侃心態崩了鬧著要帶兵回荊州老家,更差點打崩了郗鑒,最後喝醉酒後帶幾名騎兵沖陣把自己給浪死了。看到了吧,全他媽只顧著內鬥,都快死到臨頭了還在內鬥,就問你服不服!
真正稱得上英雄並且在對胡人作戰中有輝煌戰績的也就祖逖、李矩、謝艾這三個。祖逖百折不撓,扛住了石勒麾下諸將的車輪戰,扛住了石虎這個大魔頭的猛攻,收復了河南,逼得狂到自認為可以與劉秀比肩的石勒也不得不放低資態主動要求與他互市,可謂戰功赫赫;李矩在滎陽這等兵家必爭之地苦戰十餘年,屢次擊敗來犯的匈奴漢國大軍和羯胡軍隊,成了東晉在北方最牛的釘子戶,最後是石勒和劉曜圍毆才將他擊敗;謝艾一介弱冠書生,在前涼生死存亡的關頭挺身而出,率領兵力遠少於後趙的前涼軍隊數次大破後趙大軍,直接將後趙名將麻秋的心態都給打崩了,甚至不敢回鄴城見石虎了。這三位是當之無愧的英雄,無數百姓受他們庇護才過上了一段時間的安生日子,這功德可大了。
但這三位的結局都不好。祖逖在北伐形勢大好之際受朝廷猜忌掣肘,憂憤而死;李矩獨木難支,在前趙和後趙的圍毆之下徹底失敗,最後只得放棄自己堅守了十幾年的土地,帶著最後一百餘名部下南撤,在路過魯陽的時候墜馬身亡;謝艾是最可惜的,被篡位的張祚殺害。
怎麼會這樣?漢民族都沒有人才了嗎?漫長的半個世紀,怎麼只有這麼幾個在二戰中稱得上英雄的人物?
並不是沒有人才。這不,從桓溫北伐開始,東晉的人才便跟開閘放水一樣涌了出來,一批接著一批,源源不斷,謝玄、謝琰、劉牢之、大魔王劉裕、王鎮惡、檀道濟數都數不完!
並不是他們這一代人基因特別好,一個個都是天縱奇才,說白了,還是西晉遺毒。
西晉這個倒霉催王朝是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剛一開國便末世氣象盡顯的大一統王朝,開幕即落幕、出場便退場,說的就是它。這個倒霉催完美地繼承了東漢和曹魏遺留下來的一切積弊,其中之一就是階級固化。如果非要給階級固化程度劃分一個等級,那麼東漢中後期是醬油,還流得動;曹魏時代是蚝油,流得雖然很慢很慢,但好歹還有一點流動性;到了西晉,那就是瀝青了,流通?做你的春秋大夢!在西晉,世家子弟永遠是高高在上的世家子弟,生來就註定要享受萬丈榮光,他們的起點便是無數寒門子弟的終點。寒門子弟永遠是寒門子弟,想要實現階級躍升?你先問問那些世家子弟答不答應吧。鄧艾是怎麼死的?王濬是怎麼給擠兌到在朝堂幾乎沒有立足之地的,都沒忘吧?至於平民呵呵,那算人嗎?
這種制度,這種官僚系統,就別想能夠篩選出什麼傑出的人才了,而在反人類的士家制度之下,人人以從軍為恥,也別指望軍隊裡能出什麼名將了,九品中正制和士家制度自上而下,絞殺了英才出頭的一切可能。東晉在極度混亂中誕生,同樣沒有改掉這些臭毛病,所以在半個世紀裡都是萬馬齊喑,內戰內行外戰外行。直到桓溫橫空出世,讓朝常都感受到了近乎窒息的恐懼,意識到再繼續這樣下去就要徹底完蛋了,才開始進行了有限度的改革,組建了北府軍,與桓溫分庭抗禮。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桓溫都把那幾乎壓到地面的玻璃天花板給砸出了一道小口子,讓真正有才能的人有了一絲出頭的機會,東晉由此迎來了一輪人才井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