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便是邊牆了。」黃嶺縣北境,張全恩馬鞭遙指道。黃嶺縣就在後世的佳木斯附近,本鐵利府屬縣,今從之。
在黃嶺縣東南,還有歸併伊州、黑州後所置之密山縣,因蜂蜜山而得名,同時也是新設的蒙州理所。鐵利府、東平府原轄十一州、三十餘縣,今裁撤、歸併為五縣,即密山、依蘭、黃嶺、海西(原沱州,位於興凱湖西岸,具***置無考,當在俄羅斯境內)、勃利(今勃利縣北)。
蒙州五縣,在遷移了三千戶河北百姓過來後,目前有編戶之民六萬出頭。看得出來,即便扣掉新來的河北人,原本鐵利府、東平府十一州的戶口還是相當多的,有四五萬眾,而且這還是被黑水靺鞨大肆燒殺搶掠後的數字,原本更多。
蒙州五縣內部的戶口差異其實相當大。湄沱湖附近的密山、海西戶口繁盛,但黃嶺、依蘭之類的邊牆附近的縣份就人口稀少。
像依蘭縣,若非安置了千餘戶河北百姓,這地方也就幾百戶人。黃嶺縣,塞了五百戶河北百姓過來後,才勉強達到了千戶。
幾百戶人就設一個縣,對習慣了中原龐大戶口的人而言,有點難以置信。但這就是實情,渤海國明面上就一百多萬人口,實力有限,開發了百餘年,也就這個樣子了。
更何況,這裡是邊牆啊—
張全義策馬走近,看著狗啃一般的所謂邊牆,凝眉沉思。
說是邊牆,其實就是一排木柵欄。木柵欄以北,一直持續到黑水兩岸,都是靺鞨人的地盤。
靺鞨人是有越邊牆南下劫掠的傳統的。薄薄一道木柵欄,也擋不住靺鞨人的腳步,但東平、安遠二府又是產糧重地,渤海人不可能放棄,於是在邊牆內外反覆拉鋸。
渤海強盛時,越邊牆北上,討伐黑水靺鞨,最遠一次甚至跨過黑水,深入北岸百餘里。
渤海衰弱時,靺鞨人南下,步步蠶食。因為這本來就是他們的故土,更溫暖,土地更肥沃,拿回來天經地義。
張全義估摸著,如果大夏不來攻取渤海,靺鞨人遲早要慢慢收復他們的故土,渤海人是擋不住的。
即便契丹攻滅渤海,以他們的實力和眼界,或許會控制五京之類的核心地帶,但東平、安遠諸府就不一定了,很可能會半推半就放棄,承認靺鞨人對當地的統治,並羈縻之。
這看起來沒什麼問題但他們一旦衰弱,便如渤海這般,會被靺鞨人打得站不住腳,最終丟掉整個渤海故地,甚至連自己老家也保不住。
哦,對了,他們已經不叫靺鞨人。
聖人剛剛降下德音,渤海國編戶之民,稱渤海人,嚴禁出現「粟末靺鞨」之語。被渤海人征服後內遷的靺鞨部落,稱靺鞨。
渤海正州轄境外羈縻統治的靺鞨部落,稱女真。
兩種稱呼,把生蕃和熟蕃區別開來,看樣子是要對熟蕃動手了,或編戶齊民,或貶為部曲,總之要慢慢消化,不能像渤海人那樣不聞不問。
「這破柵欄,經不得我一腳。」蔣玄暉下了馬,踹了踹已經朽爛的邊牆,笑道。張全義、張全恩二人亦笑。
修牆,或許是所有有文法的朝廷都愛做的事。高句麗人修長城以御鮮卑、契丹。
渤海人修邊牆抵擋黑水靺鞨。
本質都是一件事,防止你小規模騷擾。
這種小規模的騷擾、蠶食最是煩人,出動大軍征討嘛,因為當地人煙稀少,缺乏補給,遠道運輸,成本太高,不值得。不出動大軍征討,那就是縱容,會讓人家的地盤、人口不斷壯大,最終成為大患。
但修邊牆真的是最好的辦法嗎?也未必。渤海人修建了百餘年的邊牆,而今就擋不住女真人了。
以張全義看來,這其實
是女真諸部難得的崛起良機。百餘年前他們被渤海人持續不斷的北進打斷了脊梁骨,如今好不容易熬到渤海衰弱乃至崩潰,這時候不來收復故土,又待何時?
如果滅亡渤海國的新征服者「糊塗」,認為鄚頡、鐵利、東平、安遠、懷遠、安邊、定理、率賓諸府沒有價值,悉數讓給他們的話,那就大賺,一夜恢復百餘年前的鼎盛狀態,甚至還能收回點利息。
有這麼巨大的利益,換
第三十六章 會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