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7章 各個擊破
頭下軍州制度,是契丹人蹣跚學步的開始,也是他們經濟實力慢慢提升的基礎。
貴族築城,通過安置渤海、漢人奴隸的方式,大力發展農業、手工業,這條路子是對的。
耶律釋魯最先這麼做,可見他確實是個人才,八部于越不是白當的,眼光比阿保機還強上那麼幾分。
若非歷史上他兒子滑哥懼怕玩弄花姑的事情暴露,將父親釋魯殺了的話,天知道契丹會是什麼走向。
英雄的崛起,需要時勢。
釋魯年輕時契丹實力還很弱小,等到契丹強大起來時,他又老了,還被兒子弒殺,只能徒喚奈何。
當然阿保機的見識也不錯。
他本就喜歡漢地文化,見到伯父釋魯首築越王城時,立刻大力推廣。但他也沒有時勢,這才區區幾年時間,契丹的積累還遠遠不夠,就被中原大軍打上門來了——邵樹德對在歷史上證明過自己的人,向來毫不留情。
攻克白望城後,邵承節特地過河向老父稟報。
「吾兒壯哉!」邵樹德笑道:「若盡數擊破契丹八部的頭下軍州,讓他們重回遊牧,又有何懼哉?」
遊牧的部落,糧食不足,藥品不足,鐵器不足,生活物資不足,可謂什麼都缺,實力極其弱小。他們要想強大起來,只有一個機會:遇到走下坡路的農耕政權,然後這個政權還得武力衰弱,文恬武嬉,然後以小博大,一舉擊敗之,再滾雪球發展。
金滅遼、蒙滅金,就是這麼個情形。
但如果農耕政權並未衰弱,即便你自己做到了極致,那也是完蛋的節奏。
吐蕃本身有一定的農業基礎,又從中亞、南亞搞到了各種技術,自身制度方面也相當不錯了,與阿骨打的猛安謀克、成吉思汗的萬戶制度大同小異,但這個農耕、遊牧複合型政權運氣不好,遇到了安史之亂前的大唐,在玄宗時期連連失利,敗亡之勢非常明顯。
契丹如果僅僅是個遊牧政權,對邵樹德的百戰精兵,又有什麼威脅?
說句難聽的,你連馬都沒我多。
巔峰期的唐朝養馬七十萬匹,巔峰期的遼國養馬百餘萬匹,如果是初生期的契丹呢?
大夏有河陽、廣成、虢州、沙苑、銀川、永清、黑水、刪丹、東使、西使、南使、樓煩等十餘個官牧,契丹八部要不來比一比,到底誰的馬多?
「大人,白望城俘獲男女丁口四萬餘人,多為渤海百姓,如何處置?」邵承節問道:「兒自營口北上,一路還俘獲契丹、奚、渤海人萬餘,牛羊十三萬,眼下也無處安置。」
「安東府現有多少府兵部曲?」邵樹德問道。
「應……應有十萬吧。」邵承節有些不確定。
「哼!」邵樹德冷哼一聲,道:「阿爺告訴你,是七萬三千餘人。別把心思都放在軍事上,有些東西,你該要了解一下了。大郎就比你清楚得多。」
「兒受教。」邵承節低頭應是。
「這五萬多人,交給杜光乂。」邵樹德說道:「安東府一萬七千府兵,還有多少人沒分地,沒部曲的,打完這仗後,你再點檢一番。這是為父交給你的任務,別就知道打打殺殺。」
府兵,其實是為了解決數量龐大的職業武夫而推出的一個低成本解決方案。朝廷給五年過渡期,歸德軍因為態度較好,願意接受當府兵,故最先開始分地、分部曲,他們這批人的五年過渡期剛好在去年(建極六年)結束。
龍武軍一開始整體比較牴觸,只有一少部分人願意跟著歸德軍一起當府兵。後來一部分人想通了,每年都有人陸陸續續願意當府兵,故整體到期的時間拉得比較開,至今還有很多人處於過渡期,拿朝廷軍餉,分到地的人大概有一半的樣子。
清夷軍的過渡期結束得更晚,大部分人名為府兵,實際上還是募兵,還在排隊等待分地。
「大人,新打下的這些地方,也歸安東府麼?」邵承節問道。
「阿爺打算新置一州,曰瀋州。」邵樹德說道:「這樣吧,安東府尚未分地之府兵,能在當地安置的,便置於安東府,如果不夠的,便發往瀋州。」
按照
第1337章 各個擊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