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雲,我們啥時候才能開始進行數控工具機的大批量生產?」毛英傑等人對於工廠的管理實在沒有天賦,尤其九一重工裡面的車間,都是大車間,原本應該分成好幾個車間的車間,全都被雲非合併成一個車間。
之所以這樣,不僅僅是出於生產效率方面的考慮,也不僅僅是出於降低管理成本的考慮。
雲非來自國營工廠,對於國營工廠的巨大慣性,了解得無比透徹。他知道,車間越多,造成的管理混亂也就越厲害。每個車間都一個小團體,每個小團體都有著自己的利益。
如果按照原來9327廠的車間劃分,光是機械加工車間,就有分為好幾個車間,每個車間功能都是一樣,同樣,每個車間管理人員也得配備一套,管理人員多了,幹活的時候就得開始扯皮,輕鬆而又獎金多的活,誰都願意干;又苦又累獎金又不多的,每個車間都推給其他的車間。這就是當初9327廠在生產成本上面不堪重負的最大因素。
這樣一來,生產任務無法按時完成,加工質量無法保證,9327廠不倒閉就沒有天理了,尤其他們生產的又是國內有著眾多生產廠家的普通工具機,雖然在質量上比較靠譜,但是他們生產出來的工具機的價格太不靠譜了。
一台普通的工具機,都快要趕上數控工具機的價格了!
在雲非的九一重工,沒有功能重複的車間。熔煉、模具、熱處理占據好幾個車間的車間廠房,但是雲非只給了一個車間的編制;粗加工,精加工,表面處理等同樣占據幾個車間廠房,雲非同樣只給了一個車間的編制。裝配倒是分了兩個車間,但是卻依然只有一套管理班子。因為現在九一重工的數控工具機,還沒有進入正式的生產。
隨著第一台數控工具機在加工過程中不斷地改善。雲非也逐漸地給整個生產部下達了好幾個批次的生產計劃,當然,每個批次的數控工具機的生產,因為屬於試驗性質,所以只有三到五台。
幾個長輩,除了卿玉娥被雲非舉到了倉庫主管外,其他的幾人,都被雲非給放到了銷售部門,他們這些人,只能幹最為容易的銷售工作。畢竟這個年代的中國。還是賣方市場。雖然雲非的九一重工名不見經傳,但是只要給別人一提,有著軍工資質,簡直無往而不利。這個年代的中**工,代表的不僅僅是產品質量,更代表技術含量。
身為後世人的雲非明白,一家生產型的企業,要想獲得快速發展,不僅僅需要技術來保證產品的質量。更為重要的就是建立完善的銷售渠道。後世工具機生產企業大多數採用代理商的模式,雲非現在都想要按照那種模式搞,在九十年代初期的中國,中國工具機代理商。還真的不多。
因為這個年代要想代理工具機銷售,代理商就必須要先給工具機生產廠家打款。有錢的人不會放棄遍地的賺錢機會,沒錢的想要代理卻沒有那麼多的錢。所以,這個年代。幾乎沒有私人工具機代理商,大多數的工具機代理商,都是以貿易公司為主。
雲非的工廠。剛剛建立,在業內沒有絲毫的名氣,所以那些傳統意義上代理工具機貿易的公司,都懶得理會雲非的九一重工。有時間到九一重工這麼一個新成立的,在客戶口中沒有絲毫口碑的工廠裡面來談代理的事情,還不如找國內那些大的工具機生產廠的銷售負責人聯絡一番感情,多得到一點配額。
九一重工,一個車間,幾乎相當於一個分廠。車間裡面每個管理人員跟技術人員,幾乎都幹著國營工廠裡面同崗位的三到五個人的工作,但是沒有一個人覺得老闆是在剝削他們。畢竟,雲非給他們的工資,也同樣是別人的數倍。在九一重工的生產車間裡面,基本上看不到閒置的人。
每個人都顯得那麼忙碌。
卡馬特在得知雲非的工廠生產出了數控工具機的時候,任志國第一時間就到了蓉城。
這兩年,卡馬特在數控工具機的貿易上面可是嘗到了甜頭。國內機械加工行業對於數控工具機的需求實在是太大了,雖然他們做了兩年時間的數控工具機代理,卻沒有跟國外的數控工具機生產廠商搞好關係,不是他們不想,而是那些老外實在是太奸猾。
珠三角從改革開放之後就快速崛起,雖然崛起的只是輕工業,但是對於用來做大批量小型金屬製品產品的零件效率跟成本遠遠高於工人的小